APP下载

基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寻常型银屑病※

2019-11-29章明星许蓬娟张晓雨樊亚东边育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红皮药浴脓疱

章明星 郭 义 许蓬娟 高 青 张晓雨 樊亚东 边育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天津 301617)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自然人群的发病率为0.1%~3%,患者多为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本病的特点是病程慢,易复发,多数患者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1]。非寻常型银屑病主要有红皮病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多是由寻常型银屑病转化而来,外用刺激性药物、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过程中突然停药以及感染、精神压力等诱发[2]。红皮病型银屑病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潮红、浸润、肿胀,大量脱屑,多伴有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甚至活动受限;关节病型银屑病主要表现为在寻常型皮损基础上伴有关节的酸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变形,多侵犯末端关节,严重时累及大关节;脓疱型银屑病主要表现为在红斑上出现小的黄色或白色脓疱为特点,严重者可全身出现密集脓疱,融合成脓湖,并出现发热、关节肿痛等全身症状。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将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局部微观辨病的优势有机整合,取长补短,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复发的机率,延长其复发的间歇时间,减轻患者痛苦[3]。文章总结分析近15年期间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个更好的综合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采用计算机检索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以“银屑病”“中西医”作为“篇名”或“题名”的检索词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文献。检索年限:2003年1月—2018年1月。

1.2 纳入标准 共同纳入标准:(1)原文献为临床研究;(2)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该级别以上期刊的文献;(3)文献中研究对象必须是明确诊断为银屑病,并排除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患者;(4)研究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5)治疗组用中西医和西医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

1.3 排除标准(1)叙述性研究文献、病例复习和回顾性研究;(2)无对照的病例观察;无对照的临床病例分析;(3)评论、评述、综述及专家经验谈、医家自述等;(4)中西医治疗银屑病所引起的其他疾病的临床研究;(5)中西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重复发表的文献,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1篇,其余排除。

1.4 统计学方法(1)应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同时进行全文阅读、做笔记、分析,将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2)制作文献资料提取表,将文献中的病例数、中西医治疗用药、预防措施、康复方案输入Excel电子表格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按照上述检索方法,获得中西医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文献267篇,剔除不合格文献255篇,最终纳入文献12篇,其中红皮病型7篇、关节病型3篇、脓疱型2篇。

2.2 治疗分析 统计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常用的西药为阿维A胶囊,关节型银屑病常用的西药为非甾体抗炎药、甲氨蝶呤、环孢菌素,而脓疱型银屑病常用的西药为皮质类固醇激素、阿维A胶囊,同时也发现非寻常型银屑病均没有使用外用西药。

红皮病型银屑病中医证型主要为毒热证、伤阴证,毒热证常用的方剂为清营汤加减,而伤阴证常用的方剂为养血解毒汤加减,最常用的中药药浴方剂为黄柏、马齿苋、生侧伯叶、白鲜皮、透骨草。关节病型银屑病主要中医证型为寒湿痹阻证,风湿毒热证,血虚风燥、肝肾亏损证,常用的中药方剂分别是乌头汤加减、宣痹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独活寄生汤合当归饮子加减,最常用的中药药浴方剂为黄柏、红花、苦参、苏木、地肤子、防风。脓疱型银屑病主要中医证型为热毒炽盛证、阴虚火旺证、湿热伤阴证,其中热毒炽盛证和湿热伤阴证常用的中药方剂分别是清营汤加减,解毒汤养阴汤加减。见表1。

中医治疗非寻常型银屑病除了内服中药以外,还有很多中药药浴方剂,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通过总结发现红皮病型银屑病常用的药浴方剂有2个:一个是黄柏、马齿苋、生侧伯叶、白鲜皮、透骨草;另一个是蒲公英、紫花地丁、防风、金银花、白鲜皮、苍耳子、蛇床子、甘草。关节病型银屑病常用的药浴方剂也是2个,一个是黄柏、红花、防风、苦参、苏木、地肤子;另一个是大黄、黄柏、红花、苦参、苏木、地肤子、乳香。见表2。

表1 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口服中药方剂总结分析(次)

表2 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中药药浴方剂总结分析(次)

3 讨论

近现代中医名家大多从血分认识银屑病,但是对发病的主要原因各有不同的观点。赵炳南认为血热是银屑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血燥证多为病久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所致,强调不能把血热、血燥截然分开,治疗时应遵循分标本先后、谨守病机的原则[4]。顾伯华认为银屑病是由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其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营血亏虚,血虚无以润养肌肤,易化燥生风,夹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共同致病[5]。秦万章从临床症状及检查入手,总结了银屑病患者所存在的血瘀指征,为活血化瘀法治疗银屑病提供了依据[6]。丁履伸认为血瘀是银屑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风热之邪和血虚生燥是导致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血瘀所引起的皮肤机能障碍是银屑病发病的病理机制[7]。禤国维认为银屑病的病机不外乎湿、热、毒、瘀4个方面,强调从燥、毒、瘀立论,血燥为本,瘀毒为标[8]。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银屑病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参与的炎症性、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主要病理表现为表皮角质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层细胞肥厚、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其与遗传、感染、免疫及精神等相关。研究表明,约30%的银屑病患者有该病的家族史,是一种多因子遗传模式下的复杂疾病,国内外研究者发现银屑病易感基因主要有NF-κB、IL-23/Th17信号通路、MHCⅠ类抗原呈递等[9]。在银屑病病理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主要是IL-23和Th17细胞。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腺病毒、EB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激活体内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致使活化的单核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均有表达IL-23。此外,初始CD4+T细胞在上述感染因素的刺激下,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Th1、Th2或Th17细胞。在TGF-β1和IL-6的共同作用可以诱导初始CD4+Th分化成Th17并维持IL-17的表达,可进一步激活Th17细胞的产生[10]。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发病认识从最初的单纯表皮增生逐渐发展成微观免疫细胞网络的变化,由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医学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健康医学模式”不仅是提倡维持和促进健康,对待慢性病不主张针对“病灶”的对抗治疗,而是从生活方式和态度上调整,切断致病因素,帮助患者重返整体健康状态,重建自愈能力,从而依靠重新恢复过来的“健康力”消解和祛除自己身上的病痛。《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提出银屑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延缓向全身发展的进程,减轻红斑、鳞屑、局部斑片增厚等症状,稳定病情,避免复发,尽量避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寻常型银屑病有机的整合了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局部微观辨病的优势,取长补短,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红皮药浴脓疱
羊如何进行药浴
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
邻居
未成年人角层下脓疱病及文献病例分析
藏医药浴法治疗关节炎88例
藏医药浴对产后风的治疗及护理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三味红药合十味乳香涂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
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脓疱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