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木雕门窗与苏州传统民居木雕门窗的装饰艺术对比
2019-11-29张怡芳郑绍江
张怡芳,郑绍江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051)
1 引言
门窗起着保温、隔音、防火和隔热作用,门窗的装饰风格对整个建筑的风格也起着重要影响。不同区域的同一种艺术形式受不同的文化和文化迁徙的影响,具体反映在木雕门窗装饰中时,展现了同种文化的共性和不同文化的个性。这些不同形式也是对木雕装饰艺术的补充。
2 丽江纳西族民居木雕与苏州民居木雕的时代背景
2.1 丽江纳西族民居木雕的时代背景
纳西族主要信奉东巴教,少部分信仰藏传佛教,是古羌族后裔分支。虽然纳西族地处西南边疆地区,但他们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与外界其他民族联系频繁,善于接受、吸纳外族文化。自宋元以来,开始接触和引进中原文化,提倡学习汉字和汉族先进技术。明清时期,纳西人开始从井干式木楞房过渡到砖木结构的瓦房居住,他们吸取了周边白族三坊一照壁的形制和藏族的上下带廊蛮楼形制,及汉族建筑技术和装饰风格,形成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天井民居庭院。些时,门窗从满足简单使用功能,升华到装饰精美、寓意深刻、门窗种类齐全、民族风格突出的视觉审美形式。
2.2 苏州民居木雕的时代背景
隋唐以后,至南宋,随着全国经济、政治中心的南移,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欣欣向荣,江南已成国民经济支柱,经济的发展为庭园的建造提供了物质条件。此时苏州文人思想蓬勃,呈显著游心物外,不拘格律的新思潮,这种思潮在绘画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以文人庭园成为风潮,进一步为民居装饰创造了文化条件。于是出现了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的境况。后人称:“凡家累千金,垣屋稍治,必欲营治一园。若士大夫之家,其力稍赢,尤以此相胜……。”由此可见江南的修园风潮盛行一时,这些庭园的发展对后来的苏州园林的发展也起到了直接作用。
3 丽江纳西族传统民居门窗木雕与苏州传统民居门窗木雕的对比
3.1 装饰材料:优美文雅与天然粗狂之分
苏州传统木雕门窗通常选用杉木、樟木、柏木、楠木、银杏等,这些木材质地细密、 坚固, 并有一定的硬度。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多雨,庭园和家居建筑中门窗所选用的木材也要适应江南的气候条件。门窗雕刻部分通常使用纹理优美、色泽柔和、比例均匀的木料,一般不使用特别硬的木材。苏州民居木雕重视材料本身的质感美,雕刻造型精巧典雅,多一分则繁,少一分则寡,充分体现了传统古典文化和人文精神。
丽江地处高原,背靠玉龙雪山,高原山地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丰富。因此纳西木雕门窗大都就地采用当地特产松木、杉木、柏木等,这些树木木质纹理优美,自然的木纹和色泽表现出明暗、粗细的对比效果。在干湿季节分明的丽江,非常耐用不变形,且经济实惠。纳西木雕门窗装饰材料,是先民在探索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发展而来。取材砍伐有一定的随机性,在制作和雕刻的时候,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更加自然和粗狂,具有不经意的原始美。相比苏州木雕门窗,精挑细选木质纹理优美木材,代代更新制作和雕刻技艺,装饰更加整体、精巧文雅、匠心别具。
3.2 装饰风格:自然淳朴与简洁精益之分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丽江纳西族,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表现在一切与之相关的生活和艺术中,如依山而建、逐水而居的城市建筑布局、敬畏自然的风俗习惯以及个性鲜明的民族歌舞。纳西人自然淳朴的性格,源自东巴文化中崇拜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文化也体现在纳西木雕门窗装饰之中。将天然的木材和渔、牧、耕作等生活场景、吉祥的图腾纹样和粗放的雕刻技艺结合在一起,直白的表达生活顺遂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祈求和美好愿望,整体装饰流露出“古朴”、“素雅”、“原始”的审美观念。
苏州木雕门窗与纳西木雕门窗在选用材料、加工程度、艺术水平上有明显的差异。从两宋发展起来的苏州门窗装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是其主要的题材内容。纹样通常是梅、兰、菊、竹,山水风景花鸟等结合,都是经过艺术化处理的图案纹样。潇洒超脱而又细腻内敛的文人性格表现在木雕门窗装饰中时,喜用这些曲折隐喻的图案纹样,如由道家发展而来的暗八仙纹,隐去人物本身,只表现八仙手中的宝物(葫芦、团扇、鱼鼓、宝剑、莲花、花篮、横笛和阴阳板),以此来表达吉祥的寓意和美好的愿望。门窗装饰从“明式”的古朴雅致到清朝时期的繁复精良,工艺与艺术的契合衍生了新的艺术形式 。强烈的人文意识和曲折的隐喻手法,苏州木雕门窗装饰表现出“典雅”、“精巧”、“细腻”的审美体验。
3.3 题材内容:宏观上的相似性与形式上多样性
受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纳西族和苏州的木雕门窗装饰内容通常有以下几大类题材共同的共性。
第一类是芝草瑞兽,典型的龙凤虫鱼、松竹梅兰、麒麟仙鹤等寓意吉祥的纹样常在木雕门窗的雕刻中被表现出来。第二类是吉祥文字,寓意美好的文字取其意和形作为装饰的内容,如“招财进宝”、“松鹤延年”、“福禄喜寿”以及佛教梵文中的“卍”字纹。第三类是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历史上被尊崇的孔子、孟子、桃园结义、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等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名人和神话故事也常在木雕门窗中出现。第四类是抽象几何纹,这类纹样通常作为装饰主题的陪衬,很少作为主体纹样使用。如云纹、回纹、菱纹、冰纹、八角纹等都是抽象化的几何图案,主要是由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方形、三角形构成,简单而又不单调,富有节奏和韵律感。人物、动植物、山水花鸟、器物等中国传统装饰所常用题材,在苏州和纳西木雕门窗中都得到展现和概括。
受不同的区域文化影响,纳西族和苏州的木雕门窗装饰内容也拥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纳西东巴文化是本土巫文化与汉文化、藏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结果。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缓慢,受封建礼制影响相对较小,这也对纳西族木雕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在木雕门窗装饰中不仅借鉴了中原文化中的寓意性和寓意美,还反映了纳西族的民族风格、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此外还会采用一些谐音、形象、比拟等的手法。原始社会的某些审美情趣任然以图腾的形式变现在题材中。博学好古是江南历代文人雅士的追求,苏州木雕门窗中玉石 、象牙、犀角、钟鼎、珐琅等博古杂宝纹样非常丰富。同时戏曲杂剧兴盛、插图版画对门窗装饰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如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普及,在人物风景的表现上,更加生动和细腻。
尽管题材内容拥有相似的儒、释、道共性和不同区域文化个性,但是都表达了居民祈求家宅平安、风调雨顺和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纳西族民居和苏州民居依托自然、取法自然的生态性,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功能性,精雕细琢的装饰性以及由表及里的象征性的审美意匠及艺术表达。
4 结语
苏州传统民居门窗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和升华,纳西传统民居门窗装饰艺术是吸收了汉、藏、白族结合自身民族文化的综合和提炼,是纳西文化的物化展示。这种艺术形式也是我国装饰艺术中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丰富和补充。通过对丽江纳西族和苏州传统民居木雕门窗异同性研究,表明纳西木雕门窗作为一种少数民族艺术,既融合了中原儒家传统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但随着中原文化深入影响,在装饰风格、审美机制、雕刻工艺上,其“民族性”性正逐渐削弱。面对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不仅要保护和传承,更要符合时代需求发扬与创新。这对传统民居多样性的丰富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