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西族“东巴”和彝族“毕摩”比较研究

2017-01-17刘田田

东方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东巴纳西族彝族

刘田田

摘要: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纳西族与彝族,在民族起源与历史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联系,因此纳西族的“东巴”和彝族的“毕摩”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诸多共同点。本文试从称谓、社会职能、传承方式、所用法器和经书等方面,对纳西族的“东巴”和彝族的“毕摩”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纳西族;东巴;彝族;毕摩

纳西族的“东巴”和彝族的“毕摩”都是宗教活动的主持人和组织者,是各自社会生活中特殊的人物。他们既是主持宗教仪式的经师,又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在社会中都享有特殊的地位,他们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诸多共同点,但是又在各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一、称谓

“东巴”和“毕摩”的称谓都有特殊含义,并且都有多种不同称谓。纳西族的东巴是纳西语to33ba21的音译,由于各地纳西族方言读音不同和记音译音的不同,也有很多其他的称谓,如“东跋”、“多宝”、“刀把”、“刀巴”、“多巴”、等。

彝族的毕摩是彝语Pijmof的音译。因各地彝族方言读音不同和记音译音的不同,所以出现不同译名,有比目、布摩、笔摩、呗摩、笔母、阿细、阿毕等。

二、社会职能

东巴和毕摩在各自的民族社会中具有相似的职能,包括宗教职能和文化职能。

从宗教职能来看,东巴和毕摩都是宗教仪式的主持者,是沟通人与神的媒介。由于东巴和毕摩都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人物,因此他们有着相近的职能,诸如祭祀、还愿、除秽、驱鬼、治病等。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不能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因此产生了“万物有灵” 的思想观念,将生死祸福寄托在沟通人神之间的东巴和毕摩身上,希望通过他们与神灵沟通,祈求平安幸福。在宗教生活中东巴和毕摩属于同类人物,是沟通神灵和人间的媒介。

从文化职能来看,东巴和毕摩是本民族的知识分子,他们掌握本民族的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东巴是纳西族中的学识渊博的人,他们具备东巴教的基本知识,掌握象形文字东巴文,主持各种宗教祭祀仪式,能够诵读东巴经典,熟悉东巴教的各类典籍、礼仪、风俗、制度等,具有相对完备的知识结构,掌握天文、历法、哲学、文学、礼仪知识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技能。毕摩能够释读彝文,主持宗教活动,在各种祭祀中诵读毕摩经典,具备宗教、经籍、文学、历史、地理、历法、医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但是二者的社会职能也有所差异。东巴除了履行特定的宗教职能外,他们是不脱离生产活动的宗教活动者。作为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宗教组织者和主持者,他们大多是农民身份,平时不脱离生产劳动,仅在有人邀请时才外出从事宗教活动。毕摩是由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首领演变而来的,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脱产的宗教活动组织者和主持者,是专职的毕摩,在进行祭祀等宗教活动时还可以得到丰厚的报酬。与东巴相比,毕摩在宗教职能和经济地位上更具有职业性和独立性。

三、传承方式

东巴和毕摩的传承方式大致相同,都以世袭为主,以拜师传授为辅。

在纳西族社会中,东巴的传承遵循家族世袭制,父传子、子传孙、无子传侄是常见的传承方式,这些传承方式形成一种适应于家庭和亲族的网络关系。东巴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庭或亲族世袭制,但是纳西族社会中也有少部分没有东巴世系而拜师学艺的人,他们拜谒有名望的大东巴为师,随师父学习诵经并出席各类仪式,学成之后自立门户。毕摩也以师徒相传的方式传承。没有家传背景的人要做毕摩,一般要向有家传背景的毕摩拜师求学,这样的毕摩被称为“之毕”,即混杂的不正统的毕摩。毕摩世家的毕摩不但有义务传授自己的子孙,也有义务教授每一个向其拜师学艺的人。没有毕摩世家背景的毕摩是毕摩传承中的补充成分。毕摩的传承也以毕摩世家家传为主,在彝族社会的毕摩传承方式中,以是否出身毕摩世家区分出家传与非家传两种形式。其中家传是毕摩传承方式的主流,家传毕摩拥有为各家族、家庭祭祖的世袭特权,非家传的、拜师学成的毕摩不是很多。由于父系氏族制度的影响,东巴和毕摩的传承都遵循“传男不传女”的原则。

四、法器和经书

东巴教和毕摩教都有各种十分繁杂的宗教仪式,不同的宗教仪式所运用的法器不甚相同,念诵的经文也不同。

东巴和毕摩使用的法器因道场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的法器在不同的仪式中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但从总体上来看,他们使用的主要法器在形式上非常相似,如法帽、法衣、神铃、法杖等法器。不同的是东巴在念诵经典时需要使用伴奏的乐器,如板铃、手鼓、平扁铜锣、法螺等。

东巴经和毕摩经是东巴和毕摩在宗教仪式中念诵的经书,东巴和毕摩都是以念诵经文的方式与神鬼进行沟通。这两种经书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由本民族的经师用民族文字书写的民族文献,涵盖了宗教、哲学、历史、天文、医学、语言、文字、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宗教祭祀经书在文献经典中占有较大比例,反映了民族的宗教信仰。

另外,东巴所用的木牌画和毕摩常用的鬼板属于特殊的经书,它们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木牌画是东巴在设置祭祀道场时使用的,分为尖头形和平头形。尖头木牌画一般画神的形象,插于上方神坛前,平头木牌画画鬼的形象,插于下方鬼寨中。进行宗教仪式时,东巴用箭射向平头木牌画,以示战胜鬼怪。鬼板一般在驱鬼禳灾、祛病逐疫、祓污除秽等仪式中使用。进行宗教仪式时,毕摩念诵经文,并画符制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驱鬼祈福。木牌画和鬼板作用相似,而且都体现了画像与思想相通的信仰。他们都认为木牌画和鬼板上的神鬼之像可以和人们的思想相通,甚至直接把木牌画和鬼板看作神鬼的化身,以此达到请神驱鬼的目的。

五、结语

纳西族与彝族是两个各具个性和特点的民族,但是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联系。两族的族源由于古羌人的联结而存在关系,二者同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的文化联系,使纳西族的“东巴”和彝族的“毕摩”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诸多共同点,同时又通过不同之处表现了各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有的民族气质。

参考文献:

[1]方国瑜编撰、和志武修订,《纳西象形文字谱》[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3]木丽春,《东巴文化揭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4]李国文,《人神之媒—东巴祭司面面观》[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5]郭大烈、和志武,《纳西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年.

[6]何耀华,彝族社会中的毕摩[A];左玉堂、陶学良,毕摩文化论[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7]起国庆,《信仰的灵光一彝族原始宗教与毕摩文化》[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

猜你喜欢

东巴纳西族彝族
传统门窗装饰元素在民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从羌族与纳西族宗教舞蹈看巫舞的起源与演变
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纳西族东巴舞谱探究
东巴纸,人神沟通的一纸契约
纳西族东巴纸:人神沟通的一纸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