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突破方向
2019-11-28杨光鹏
杨光鹏
摘 要:县级媒体处于“四级办台”最基层,也是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跟党和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紧密联系和相互配合,搭建起了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桥梁,县级媒体最接近基层,一方面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另一方面反映人民的呼声,肩负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责任,在基层舆论阵地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融媒体 建设 突破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今后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发展方向。
2018年,部分省份率先推进县级媒体整合,融合的进程处在领先地位,浙江、湖南、四川、河南等县级融媒体中心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如“长兴模式”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模式,2018年7月21日,海淀区融媒体中心的成功挂牌,标志着北京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设完成,成为全国融媒体中心率先实现全覆盖的省级行政区。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制度需加大机制改革,打破事业单位考核机制
整合县报社、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等单位机制,理清各种人事关系,使其发展成为县级媒体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一定要转变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打破传统“大锅饭”的制度,把工作细化、量化,强化考核,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更高效地开展工作,但是,这种机制的执行,会触动部分人员的切身利益,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投入大,需多方面财力支持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前期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后期的设备维护成本、运行和服务成本,也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做支撑,但是当下,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都是入不敷出的运营状况,复制大型傳媒集团“中央厨房”式的媒体融合方式,单单依靠财政投入来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是非常困难的。
(三)新兴媒体从业人员匮乏,编制不足,技术性、专业性人才缺乏
县级融媒体中心“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和多终端评估”的传播模式,要求从业人员更要具备高能力,新闻宣传的策划、新闻信息的采集、生产和传播,更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在各个环节都能游刃有余。移动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传播趋势,更是离不开技术人才的全力支持。在新时期,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是密不可分的,需要拥有前沿传媒理念的先导型人才、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型人才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内容创新力度薄弱
融媒体中心是媒体的深度融合,不是产品的搬运和嫁接。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盲目跟进新媒体传播,但在内容方面就是做个搬运工,在形式上与新媒体传播不匹配,通过转发、转载的内容较多,原创产品非常少。很多内容不接地气,难以和基层受众结合起来,产品难以被大家接受,点击率不高。
(五)县级融媒体中心产品竞争力小,传播途径受阻
当前,新兴媒体快速崛起,海量的触摸屏信息推送给受众,让大家应接不暇,更是让大家不知如何选择哪一款APP,这样给县级融媒体中心APP推广带来了难度,下载、注册,一系列的操作让受众选择了放弃,只有通过行政手段和融媒体工作人员的推广宣传。
三、突破方向
(一)完善薪酬体系,提高从业人员主观能动性
融媒体中心应该从增加工作人员的收入、提高荣誉感着手,增强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深化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完善用人机制和薪酬激励制度,通过推动用人机制,激发内部活力。对在编、不在编工作人员要一视同仁,要确保做到同岗同责、同工同酬、优劳优酬的原则,实施全员绩效考核制度,解决酬薪与效率不匹配的问题。积极实行中层干部竞聘制度,实施双向选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突出移动优先,增强竞争力
站在舆论场和舆情空间最前沿的始终是县级融媒体平台,要紧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积极参与社会讨论,主动引导舆论,稳控群众情绪。要把当前移动终端作为社会舆论的第一现场,突出移动传播,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快手等融媒体平台,与社会公众直接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发现场,并在第一时间把真相报道出去,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
(三)突出定位,打造舆论新平台
县级媒体中心的建设不仅要从传统媒体本身来看,更要跳出媒体之外看融合,要把县级媒体中心与省级融合技术平台搭建成全新的融媒体平台,传统媒体要摒弃之前的旧观念,在融合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选择最适合的建设方式,包括自建融媒体平台、共建融媒体平台和入驻省市或中央融媒体平台。同时,基于融合平台探索流程再造,嵌入大平台,积极服务城市管理,发挥融媒体平台在社会服务的作用,构建“互联网+媒体+智慧政务+政府数据公开+智慧城市运营”的新型智能媒体平台,再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制度优势,挖掘更好、更多的优质资源,然后把这些优质资源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新能力,构建好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平台。
(四)深耕优质内容,增强本土内容
在客观上,管理体制和硬件设施制约了县级媒体的转型升级,在主观上,经营理念和领导团队的缺位制约了其发展愿景。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减退,市场化新媒体逐渐开辟下沉市场抢占用户,县级媒体未来发展将会面临更大的阻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县级媒体要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树立“围绕用户服务”的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用互联网思维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最终目标是提升用户体验,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打造成本地知名的媒体品牌,深度挖掘优质内容领域,创新和丰富传播手段,利用短视频等可视化的表现形式,把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
四、结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分步完善,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和重点,与此同时,还要巩固和壮大县级融媒体主流舆论阵地作用,提升融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加强风险管控力度。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着重做好“最后一公里”文章,打通媒体融合、连接群众以及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把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让党的声音传播得更广、更深入。
参考文献
[1]杨志国.融媒体中心在县级台如何发展[J].科技传播,2017(23):59—60.
[2]罗小布.“平台”才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未来(上)[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8(10):26—31.
[3]官华.县级台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初级阶段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7):182—183.
[4]沙垚.审时度势谋发展 媒体融合纵深行——县级媒体融合发展与加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建设论坛会议综述[J].传媒,2018(17):61—63.
[5]陈爱民.县级广播电台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