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联合MRI 检查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11-28谢灵争
谢灵争
(北京航空总医院CT 室 北京 100012)
脑膜瘤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的非胶质原发脑肿瘤,发病率约占颅脑肿瘤的20%,头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偏盲、癫痫、感觉障碍等症状[1]。良性脑膜瘤,生长速度缓慢,全切除术治疗后复发率较低,但部分脑膜瘤病程发展迅速,全切除术后有较高的复发率,生物学特征呈恶性肿瘤表现[2]。因此,早期有效鉴别脑肿瘤尤为重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筛查脑膜瘤的常用影像学方式[3]。本研究选择我院94 例疑似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CT 联合MRI 检查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 月—2019 年2 月就诊于我院的94 例疑似脑膜瘤患者,其中男34 例,女60 例;年龄20 ~68 岁,平均年龄(46.18±5.32)岁;病程4 个月~5 年,平均病程(2.10±0.36)年。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表现为脑缺血、癫痫、视力障碍、头痛头晕、肢体功能障碍、慢性颅内压升高等。排除标准:精神疾患;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不全;认知功能异常;恶性肿瘤。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行CT、MRI 检查。①使用16 层螺旋CT 扫描机进行CT 扫描。先行CT 平扫,层厚5mm,电压12kV,电流260mAs,层距5mm,局部肿瘤和颅骨行薄层扫描,3mm 层厚。对可疑病变者或发现发病者实施增强扫描,快速静脉团注浓度为60% 的泛影葡胺,剂量为1.5mg/kg,完成后对病变部位立即行加层扫描,随后三维图像重建,1mm 层厚。将扫描获取的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实施后续处理。②使用Siemens Magnetom Trio 1.5T 型磁共振成像机进行MRI 扫描,层厚为5mm,层距1mm。FLAIR 序列上做T1WI、T2WI 扫描,TE 为109ms,TR 为4200ms;弥散加权成像,TE 为66ms,TR 为6500ms;FSE-Restore 序列上行T2WI,TE 为121ms,TR 为8400ms。轴位实施常规平扫,完成后静脉注射0.1mmol/kg 钆喷替酸葡甲胺。对病变部位实施T1WI,并在冠状位、矢状位、轴位实施扫描,扫描参数不变。
1.3 观察指标
①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CT、MRI 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与阳性预测值。n 表示总例数,a 表示真阳性,d 表示真阴性,c 表示假阳性,b 表示假阴性。准确性=(a+d)/n,特异性=d/(c+d),敏感性=a/(a+b),阴性预测值=d/(b+d) ,阳性预测值=a/(a+c)。②记录CT 和MRI 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 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卡方(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94 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脑膜瘤88 例(93.62%),垂体瘤1 例(1.06%),室管膜瘤1 例(1.06%),胶质瘤4 例(4.26%)。
2.2 CT、MRI 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结果
MRI+CT 诊断脑膜瘤的敏感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MRI 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CT 诊断脑膜瘤的特异性与阴性预测值略高于CT、MRI单一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4。
表1 CT 诊断结果(n)
表2 MRI 诊断结果(n)
表3 MRI 联合CT 诊断结果(n)
表4 CT、MRI 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价值对比[%(n/m)]
2.3 影像学表现
(1)CT。CT 平扫显示病灶位于脑室12 例,鞍区7例,蝶骨嵴9 例,额、顶、枕区脑凸面60 例,其余部位6 例。最大病灶为9.2cm×8.2cm×10cm,最小病灶为2.6cm×1.5cm×1.6cm。脑膜瘤呈等密度45 例,高密度41例,低密度4 例。45 例患者可见钙化灶,5 例整个瘤体钙化,40 例呈砂砾样、不规则钙化;27 例肿瘤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坏死区;29 例肿瘤周围出现不同程度水肿。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68 例,哑铃形5 例,不规则形17 例。增强扫描显示:41 例患者表现明显均匀强化,19 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脑膜尾征明显者24 例。肿瘤边缘大部分呈轻度结节状或分叶状改变,边界清晰光滑。(2)MRI。70 例患者呈现球形肿块影,扁平状8 例,分叶状12 例,边界较清晰,边缘较光整。平扫时,T1WI 上呈高信号3 例,等信号或略低信号87 例;T2WI 上呈高或略高信号87 例,等信号3 例。76 例患者增强扫描后的脑膜瘤明显强化,脑膜尾征49 例;59 例呈线性低信号影;脑膜瘤边缘呈线条状强化征24 例,囊变处未见明显强化。
3 讨论
本研究中,MRI+CT 诊断脑膜瘤的敏感性、准确性与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MRI 单一检查,提示CT 联合MRI检查可提高脑膜瘤诊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首先,MRI 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多方位三维直接成像功能,利于定位脑膜瘤,增强扫描可显示脑膜尾征形态、脑膜瘤的血供情况,良、恶性脑膜瘤脑膜尾征分别呈较规则、不规则粗短状,且可对受压内移的蛛网膜下腔进行观察,利于对脑内和脑外肿瘤的鉴别。其次,MRI 对脑膜瘤的包膜、占位效应、水肿较为明显,可较好的显示肿瘤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尤其对肿瘤周围的血管包绕、血管移位、血管阻塞显示较好。同时,因脑膜瘤内含有丰富的血供,MRI 增强扫描会出现明显异常对比增强,利于对肿瘤水肿判断,进一步了解肿瘤内部血供、囊性变、灌注等内部结构。脑膜尾征是由肿瘤通过硬膜延伸所致,反映了毛细血管增生、脑膜反应性增厚、纤维细胞增生,其出现与肿瘤长期侵袭刺激硬膜、肿瘤形成时间较长有关[4-5]。而CT 密度分辨率较高,可较好的显示肿瘤内的钙化灶和周围颅骨的骨质结构,弥补MRI 的不足,两者联合诊断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清晰、全面的显示脑膜瘤的大小、位置、内部结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更多的影像学信息,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上所述,CT 联合MRI 检查诊断脑膜瘤可相互取长补短,能够更全面的观察脑膜瘤,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指导临床早期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