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
2019-11-28李洁
李 洁
(山东省泰山疗养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左心衰竭指患者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所致心力衰竭,为临床危重症,近年来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随之上升,左心衰竭病患越来越多[1]。老年群体作为左心衰竭主要发病群体,发病后病情凶险,致死、致残率较高。临床诊疗活动中明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相应治疗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2]。近年来动态心电图监控广泛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控中,其具有实时反映患者心功能变化的优点,利于医师了解患者心脏状态变化,为临床治疗的开展提供基础依据的作用[3]。不过,目前关于老年左心衰竭稳定期与急性发作期动态心电图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为进一步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病患的动态心电临床检测中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心电图变化情况,选取本院收治100 例患者进入研究,以期为临床心电监护提供一定指导意见,详情可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老年左心衰竭患者纳入研究中,纳入标准:(1)符合左心衰竭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65 岁;(3)知情研究且签署协议。排除标准:(1)一般资料不全;(2)未符合纳入标准3 项。此100 例患者中男性59 例,女性41 例,年龄65 ~84 岁,平均75.69±5.63 岁,其中糖尿病性心脏病10 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4 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16 例,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情此次研究内容且同意开展。
1.2 方法
患者入院即给予相应抢救,并接受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患者各项心电图变化情况,稳定期:患者病情控制维持时间≥14d。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动态心电图对比
急性发作期患者心率、室性心动过速次数、室性早搏次数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见表1。急性发作期患者PtfV1、房颤、ST-T 缺血性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见表2。
表1 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动态心电图对比(±s)
表1 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动态心电图对比(±s)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室性心动过速(次)室性早搏(次)急性发作期 100 114.52±20.14 20.63±2.36 32.61±5.36稳定期 100 80.36±13.54 6.51±1.58 10.63±2.14 t - 14.076 49.717 38.084 P - 0.001 0.001 0.001
表2 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动态心电图对比[n(%)]
2.2 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急性发作期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较稳定期显著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可见表3。
表3 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结论
左心衰竭急性发作的诱因较多,临床研究提示可能与如下几点有关:①老年患者年龄增长后心肌凋亡速度加快,且心肌线粒体酶活性较中青年有所降低,整体心功能有所下降;②老年患者本身合并有多种基础病,如常见高血压病,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概率增加,更易诱使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发作;③老年患者心肌间质弹性硬蛋白有所增加,心脏瓣膜有退行性改变;④老年患者的心脏储备功能随年龄增长降低,左心室前后负荷较大致使左室舒张末期压力上升,心力衰竭更易发生[4-5]。
在本次老年左心衰竭患者的稳定期与急性发作期24h动态心电图监控中发现,患者急性发作期心率、室性早搏次数、室性心动过速次数较稳定期明显更高,而PtfV1、房颤、ST-T 缺血性改变的发生率也较稳定期更高(P<0.05),表明急性发作期患者与稳定期患者对比,其多种心律失常的概率更高,将此外,并发症观察提示急性发作期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稳定期(P<0.05),表明急性发作期患者多种危重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应加强相关对症治疗,避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老年左心衰竭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稳定期24h 动态心电监测存明显差异,做好相关动态心电图分析可掌握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便于及时给予治疗,,不过动态心电监控也不能完全反映患者整个心脏状态,除给予动态心电监护外,临床诊疗活动中还需结合普通心电图作为患者病情监控的辅助观察工具,提高整体监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