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词分析的耳穴埋豆中医护理技术研究热点分析

2019-11-28张小艳马睛雅李学靖郝玉芳

上海护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耳穴文献护理

张小艳,马睛雅,李学靖,王 斗,郝玉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102)

随着国家政策和方针的出台,中医护理技术得到大力推广,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1]明确了18种护理人员独立操作的中医护理技术,《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提出要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创新,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康复促进等方面的作用。耳穴埋豆作为常见中医操作技术,采用王不留行籽或菜籽按腧穴位置埋于压痛点,加以固定,可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功能及人体内分泌系统,使其功能趋于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因其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效果良好、易于普及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据调查,北京地区开展耳穴埋豆高达89.3%,在治疗便秘、失眠、头痛等方面效果显著[3-6]。随着对耳穴埋豆应用研究与探索不断积累和深入,研究成果初具规模,分析当前研究热点与流行趋势对于把握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有着重要意义[7]。本文将从文献计量与热点分析的角度出发,提炼出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的研究现状,呈现其相关领域研究特点及热点,为其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共词分析源于文献计量学中引文耦合和共被引的概念,共词分析隶属于内容分析法,是以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集中词汇或名词短语共现情况,以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再利用现代统计技术如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将众多分析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共词网状关系简化为若干群之间的关系并直观地表达出来,从而归纳出该学科的研究热点[8-9]。

1.2 数据来源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18年9月。检索策略:以主题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词:“耳穴埋豆”“耳穴埋籽”“耳穴埋压”“耳穴压豆”“耳穴压籽”“耳穴压丸”“耳穴压子”“耳穴贴压”“耳穴压贴”“耳穴按压”。纳入标准:耳穴埋豆相关文献。排除标准:重复发表文献、专利、会议通知/纪要、征文、稿约及各编辑部通知、文献中数据不全(无文献来源或关键词等)及主题不相关等。根据文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得到耳穴埋豆的相关文献9876篇,排除893篇,最终纳入文献8983篇。其中包括硕士论文472篇,会议论文395篇,期刊论文8116篇。

1.3 数据录入与分析 将检索的文献资料经查重与筛选后,全部以题录格式导入书目管理系统(Bibliographic Items Co-occurrence Matrix uilder 2.0,BICOMB 2.0)[10],提取信息包括纳入文献的作者信息、发表年份、收录期刊、关键词等,并对相同含义的关键词进行批量合并,之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并形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转换为相异矩阵后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耳穴埋豆相关文献数据处理流程图,见图1。

1.4 质量控制 检索策略经反复检测并根据数据库特点调整,确保查全;文献筛选与信息提取过程由2名研究员共同根据统一纳排标准与提取标准核对完成;资料分析过程严格按照统计流程进行。

2 结果

2.1 耳穴埋豆文献基本特征 ①核心作者:根据统计,耳穴埋豆8983篇文献共涉及6785名作者(不考虑同名异人的情况),根据普莱斯洛特卡定律的计算公式:M=0.749×,其中Nmax为所统计年限内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统计年限内发表文章数量在M篇以上的作者,称为核心作者[11],意指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体[12-13]。 本研究中 Nmax为 19,则 M 为 3.26,取整数为4篇,即发表文章数≥4篇即为核心作者。以第一作者计算,8983篇文献中有核心作者156名,发文4~19篇。②发表年份:1975年第1篇耳穴埋豆文献发表,1976—1985年发文量≤10篇,1986—1993年开始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年发文量达19~59篇,自1994年开始,呈线性快速增长趋势,至2017年年发文量为968篇。③发表期刊:8116篇文献发表在602种期刊上,其中489篇发表在32种护理期刊上,护理类期刊文献发表论文占比5.2%,非护理类期刊刊登绝大多数耳穴埋豆相关文献,载文量前5的期刊杂志依次为《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内蒙古中医药》、《针灸临床杂志》、《中国民间疗法》;载文量前5的护理类期刊杂志依次为 《护理研究》、《齐鲁护理杂志》、《全科护理》、《护理学杂志》、《护理与康复》。④机构分布: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为文献来源机构,经统计,本研究所纳入文献共涉及3687个机构,包括全国多个省市级院校、医院和研究机构,排序前5的院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

图1 耳穴埋豆相关文献数据处理流程图

表1 耳穴埋豆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

表2 耳穴埋豆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

表3 耳穴埋豆研究热点主题(聚类分析结果)

2.2 耳穴埋豆相关文献研究热点 将纳入文献信息导入书目共现系统,提取关键词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应用统一的映射规则对同字段进行修改,并去除无实质意义(如耳穴埋豆、耳穴压丸等检索词)或意义不具体的词汇,最终共计得到1 6790个关键词,根据Donohue(1973)模型[14],高频词与低频词计 算公式:截取高频词,I1即为词频为1的关键词个数,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词频≥62的为高频词截点,共得到37个高频词。耳穴埋豆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见表1。基于高频关键词表,得到关键词两两共现矩阵,从而形成37×37的矩阵,为更加准确地反映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本研究运用Ochiia系数[15]的计算公式,将共词矩阵转换为相关矩阵,由于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为减少计算时的误差,方便分析,用1减去相关矩阵中的数值,得到相异矩阵,作为聚类分析的矩阵变量。耳穴埋豆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见表2。再将相异矩阵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扫描文末二维码可了解耳穴埋豆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的更多图文信息。结合专业知识将结果划分为8个研究热点主题和1个研究方式。耳穴埋豆研究热点主题(聚类分析结果),见表3。

3 讨论

中医护理作为传统医学的分支,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及独特的护理技术,在中医优势病种治护过程中效果显著,其特色和效果得到了国内临床专业人员与患者的认可。耳穴埋豆因其简单、方便、经济有效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及日常保健[16]。2006—2015年,中医护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耳穴埋豆”是当前研究范围最广的中医护理技术[17]。相关研究数量自1994年起呈迅速增长趋势,其可能原因是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对《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并于次年发布[18],将耳穴埋豆等25项中医护理技术正式纳入规程,推动了其临床规范应用规范和科学研究。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0年发布的《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试行)》[19],2013—2015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颁布了52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20-22],2016年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23],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此外,本研究纳入文献的作者单位分布较广,全国各地区都在广泛地推行和使用耳穴埋豆,进一步说明了相关规范及政策的制定为中医护理技术的全国范围的推广和传播创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目前相关研究已累计8000余篇,针对耳穴埋豆相关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以下思考。

3.1 耳穴埋豆的相关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 通过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归纳总结,耳穴埋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化疗患者群体、未成年人群体(青少年、小儿)、老年群体(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和手术患者群体的疾病治疗和预防中。

3.1.1 耳穴埋豆在化疗患者群体中的应用 从关键词聚类分析中可以看出,耳穴埋豆对于缓解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有明显的效果。中医学认为化疗过程中呕吐的病因、病机多因药毒为害,复杂的病机演变损伤脾胃,导致功能紊乱。研究证实[24],对肿瘤化疗后急性恶心呕吐有一定疗效,对迟发性恶心呕吐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极小,简便易学。此外,耳穴埋豆可以降低血清5-HT值,这可能是其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机制之一。因此,医护人员在了解患者的意愿后,可建议尝试耳穴埋豆法缓解化疗后相关胃肠道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

3.1.2 耳穴埋豆在未成年人群体(青少年、小儿)中的应用 耳穴埋豆在改善未成年人群体相关症状中的应用,尤其是青少年近视[25]、小儿遗尿症[26]。 究其原因,除了耳穴埋豆技术在改善某些症状具有较好的调节效果外,未成年人群体对于耳穴埋豆的接受程度也是其重要原因。耳穴埋豆所带来的痛苦和不舒适感远不及吃药、打针、输液等措施,此外耳穴埋豆不良反应小,对于患者的约束较少,未成人特殊的心智和年龄也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耳穴埋豆,这也归根于传统中医护理技术的独特优势。

3.1.3 耳穴埋豆在老年患者群体(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中的应用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的通知》,强调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2016年起,众多试点地区启动中医药健康养老社区示范工程[27],通过设置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专区,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联合体,中医护理技术在老年患者群体中得到极大发展。除了政策和平台的支持,老年群体对于中医药的接受性强,信任度也较高,需求也较大[28],这依赖于传统中医学独特的体系,中医学对慢性病防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与西方医学相比更加注重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有利于老年人特殊身体状况的综合治疗与康复。除此之外,耳穴埋豆简单易学的技术和低廉的费用,可解决老年群体长期患病对照护者带来的不便,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29]。中医护理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创新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1.4 耳穴埋豆在手术患者群体中的应用 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疼痛和尿潴留,以疼痛最为常见,术后疼痛不仅使患者畏惧手术,甚至会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影响手术质量和患者预后[30]。药物镇痛虽然是目前最常用的镇痛方式,但短时间内多次服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耳穴埋豆相比药物镇痛不良反应小且便宜,其镇痛的原理及功效已得到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此外,大量临床试验也表明耳穴埋豆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术后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3.2 耳穴埋豆相关研究热点应从检验疗效到机理研究的深入 纵观耳穴埋豆相关热点研究多为最初的检验疗效,而经历日趋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中,机理的研究必不可少。虽然其疗效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但目前研究深度不够,大多作用机理研究尚不明确,基础研究滞后,对于如何解读耳穴埋豆的作用,多停留在对于穴位规律的选取和疗效的观察,如《基于数据库对刺激方法和选穴规律的挖掘》[31]。穴位配伍规律以及穴位组合模式对于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都具有较大价值,但耳穴埋豆的生理生化研究、肌学研究、神经肌肉系统的映射关系以及动力模型研究也应全面开展,在未来的研究中也应融合多学科交叉,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开展科学研究,尝试从不同的维度解读耳穴埋豆,多角度、深层面的剖析可以加深对其机理的理解。

3.3 耳穴埋豆相关研究热点的证据质量的逐步提升 一方面,从中医护理研究本身来说,国际舆论要求中医拿出以“双盲、随机、对照”等金标准来作为其临床研究的证据[32],而多数耳穴埋豆相关热点研究开展之前,并未进行全面的同类文献复习和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表现为低层次重复研究较多,研究设计不科学、不严谨,且多数未对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进行报告,且其疗效评价指标也未能得到公认[33],科学性强度受到限制,理论支持不够有力,导致绝大多数耳穴埋豆的研究证据止步于各文献数据库,并未被纳入指南或国际权威性机构的循证证据总结,无法较好地被推广。另一方面,从中医护理相关文献质量评价方面来说,值得深思的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为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其临床实践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和哲学内涵,而现代医学建立的较为完善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是否适用于中医临床研究的评价。因此,对于中医护理相关研究类型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及方法学探讨成为当下学科发展的难题和必然趋势。

3.4 专家共识结合科研证据探索耳穴埋豆实施规范 抓紧“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推进耳穴埋豆等中医护理技术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而首先应解决耳穴埋豆相关研究热点操作规范化的问题,例如各个研究热点领域选穴规律、贴压的次数、强度、频率、手法、保留时间以及选用的贴压组方各不相同,可能会影响其疗效结果的判定。针对相应的研究病种和症状缺乏统一、量化的评定标准和指标等问题。目前耳穴埋豆虽然已颁布了多类不同形式的技术规范和方案,为中医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各文件细节内容描述不统一也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可能与规范制定的方法相关,均仅采用了专家共识法,并未纳入科研证据[34]。但实际上目前耳穴埋豆相关科研证据积累较多,其中近几年不乏质量中等到高等的研究,也可考虑依据现有科研证据结合专家共识,构建标准化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国内已有循证机构相关学者以循证思维结合专家共识的方法,针对脑卒中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全面优化[34],其中就包括科研证据结合专家共识确定耳穴埋豆在改善脑卒中各类症状时的穴位规律、贴压次数、强度、频率等,对于中医护理技术标准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耳穴文献护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