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究

2019-11-28梁永莲

儿童大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课堂教学

梁永莲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思贺中心小学,广东 茂名525338)

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但是许多教师的陈旧教学观念并没有做出更新改变,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全权把控教学的整个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与学生在课堂的情感互动,学生成为学习的傀儡,无法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语文作为人文学科,一味的死记硬背,照抄照搬更是无法领悟语文的精髓,需要正确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深刻学习和把握情感教育的核心,从小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角度出发,改革和创新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模式,把情感教育应用到日常教学中,赋予语文学习以生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教学改革中值得探索研究的重点。

一、利用情感 激发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原动力,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结合生动形象的例子利用情感渗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示儿》一课时,“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事无忘告乃翁。”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讲,在理解上会更加困难,无法深入了解含义便无法高效进行理解和背诵。所以我在教学正文前,先给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岳飞被奸臣秦桧所陷害,宋朝的京城为攻破,陆游因为主张抗金而受到排挤,无奈只能隐居,但是内心依旧坚信国家会统一,所以在临终前叮嘱儿子把“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消息务必告诉他。简单给学生介绍完背景后,学生对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了更为生动的理解和感受,便于学生对主旨的深刻认识。

二、开展情感实践 摆脱课堂束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能力,更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感受美好,表达美好。书本中呈现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生活所带来的情感是无限的。情感教育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束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比如,组织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春游、秋游的户外实践活动,释放学生长期学习压抑的心情,培养学生与人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结意识。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这些生动的情感体验远远要比教师在课堂上卖力但生涩讲解的效果要强得多。社会实践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灵活制定,以贴合学生实际且感兴趣为基本方向,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以保证学生安全为前提,注重发展学生个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以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把所看所想记录下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抵触,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三、充实自我 情感迁移 辅助教学

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是怀揣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之心,把这种热爱落实到教学工作的细节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工作效率。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自身的文学素养足够深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灵活的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前提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不简单的是指大量的教参或者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文解读,而是文学作品的积累。文学名著、名人轶事、古代诗词、新闻热点,都是需要教师所有涉猎,通过积累大量的阅读量,拓宽自己的阅读面,把各领域的知识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才能在思维上更加灵活,感性认知更为深刻,文学悟性得以提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我,努力把文学内容的情感表述转化为自身的审美体验,以便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让知识的传授充盈着生命的温度和质感,更好的为教学内容做好辅助。

结束语

在小学业语文教学中贯彻和落实情感教育,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情感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情感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不断摸索尝试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逐渐改变了情感教学目标不受重视的现象。情感教育让语文教学呈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感受教育的情感冲击;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自身不断夯实知识积累,提高专业水平,在教学设计上更为细致和全面,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把情感教育发挥出最大功用,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