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019-11-28杨聪娥

儿童大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具书习惯小学生

杨聪娥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水桥小学,云南 曲靖 655331)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一步一个脚印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新课标中强调学生应具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阅读理解和表达记忆的本领,以及现代技术的运用和分析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这不得不依靠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在语文学习中交会他们自主获取知识、自主探索道理、自主理解运用等能力。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氛围

要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氛围。如果班级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自觉地获取新知识。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成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首先,教师充分利用早午自习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指导孩子阅读,激发其阅读兴趣。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读物,自由阅读并书写笔记。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教室图书角提供给学生们的学习资源。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作文《秋天的图画》的过程中,课前教师要指导孩子亲自到大自然中体会秋天的景色,例如:田野、果园。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可以从种类、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在实践中互相学习进步、取长补短。这样一来,学生们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发。

(三)开展各种比试竞争。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所以可以组织“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把学生的德育、智育和体育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开始。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学生,自学能力处于较弱的状态,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基本的预习抓起。在小学生的预习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应把预习安排在课内,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将预习的要求简明扼要地传达给学生,要求他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出并自学生字词。随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己尝试分析并加以解决。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具备初步预习能力后,再把预习安排在课外。在教学时我们应当从低年级开始就渗透预习,逐步适当地增加预习的难度,依照梯度式的学习步骤,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自学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点亮一盏指路灯,将自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迷茫的黑夜里,找到学习的路径,走向探索语文魅力的终点。

(一)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资料。在小学生的启蒙学习中,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可谓是他们的好伙伴,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好习惯。参考资料可以辅助学生预习过程中理解课文,解决部分疑惑。例如:《一点通》、《教材解析》等。

(二)利用好网络帮手。网络是一个大知识库,教会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很有必要。网络可以提供阅读的相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启迪思维。

总而言之,教师应改变应试教育的方法,不是只交给学生书本知识,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解决终身学习中的困难。在学习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知识的海洋里,在生活的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持之以恒、诲人不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工具书习惯小学生
上课好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诗词工具书二种
诗词工具书二种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好风凭借力伴我泛书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工具书的指导
我是小学生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