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艺术走进孩子心里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评价策略

2019-11-28

儿童大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猪笼草美术作品同伴

陆 君

(无锡市长安中心幼儿园,江苏 无锡 214177)

正文:《纲要》明确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在艺术的创造中获得快乐,更重要的是在与同伴相互分享中有所获得。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要求幼儿园课程要贴近幼儿一日生活和兴趣,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游戏作为孩子的基本活动形式,他符合幼儿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创造、好参与、好表现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不仅能满足幼儿绘画创作的成功感,还能是美术活动中的评价环节不再只是走走过场,能够激发幼儿欣赏别人作品的兴趣,从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绘画经验,陶冶情操,获得美的感受。

美术作品游戏化评价的原则

(一)科学主义原则

传统美术活动的评价老师们通常论“好”或“不好”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种一刀切、整齐划一的评价方式,只是站到成人的角度去审视,而非透过作品本身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违背。因为“被肯定和尝识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产生行为动机的源发动力”。幼儿期待得到认同的欲望更为强烈,因此,好的评价方式能保持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及对下次美术创作活动良好的期待。

(二)人文主义原则

幼儿的美术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各有所长,你能从中发现其亮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祥,引导幼儿发现同伴的优点,并学以致用。所以作品互赏非常重要。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班上有一名孩子兴高采烈的拿着自己的作品跑到你的面前,看似乱七八糟,胡乱涂色,那么请你静下心来,聆听孩子的介绍。或许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本该如此,五颜六色。不习惯听从于他人,不人云亦云,敢于表现自己独立的意志,这不正是21世纪新人所要具备的创新精神吗?

(三)同伴互赏,促成长

与传统的美术作品的评价方式相比,在游戏中完成评述作品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幼儿绘画的激情,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对美的感知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1.音乐游戏的加入

情节化,趣味化的简单音乐游戏的适时加入,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评价环节中孩子们的活动热情高涨,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高效地达到了活动目标。

例如:在美术活动《猪笼草》的评价环节中,幼儿拿着各自装饰着二方连续花纹的猪笼草,在简单的蚊子飞来的音乐中摇摆,请一个或几个孩子拿着“小蚊子”在音乐停止时落在哪个猪笼草上,大家就一起说说:“为什么蚊子会落在这个猪笼草上?”并请被蚊子挑到的幼儿介绍自己装饰的花纹。

与音乐游戏相结合得作品评价,可以使幼儿获得了成就感的同时,将活动氛围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2.语言游戏的加入

在个体想法表达中运用语言信息评析自已和他人的美术作品,如果仅仅还是传统的提问“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是满足不了幼儿更深层次的需要的。我们可以运用谜语、讲故事这些传统的语言游戏,引导幼儿分析和想象自己和同伴作品中内容、色彩、构图的等等特点。可以帮助幼儿在关注自己作品特点的同时,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同伴作品的特点。

(1)在猜谜中评价,为自己的作品编谜语

引导幼儿把自己作品的内容或表现形式编成谜语让大家猜是哪一幅。例如:中班美术活动,在欣赏了日本画家吉田胜的作品后,幼儿自由创作《和吉田胜一起走在街道上》,幼儿把自己的作品编成了谜语:“傍晚的太阳是深红色,风把小树吹弯了腰,路灯你什么时候亮,我回家的时候和你做朋友。”幼儿描绘了一个吹着大风的傍晚的景色,马路边一排排的路灯和小树,大家一眼就找到了。

(2)在创编故事中评价,为自己的作品编故事

将自己的作品内容编成故事与同伴分享,也是对自己作品特点和表现形式的总结和概括。把自己创作想象的成果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更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获得美好的成功体验。例如:在大班剪贴画活动《像马蒂斯一样剪剪贴贴》中,幼儿把自己剪贴的像马蒂斯一样的抽象剪贴画,编成神奇的故事讲给同伴听:“蔬菜王国要开音乐会了,像大树一样的大葱,像水壶一样的白菜,像天鹅一样的蘑菇都来了……”幼儿不仅分析了自己作品的形状特点,美术创作中的想象是如此的天马行空。

猜你喜欢

猪笼草美术作品同伴
猪笼草日记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猪笼草
“吃”蚂蚁的猪笼草
猪笼草灭蚊器
寻找失散的同伴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