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热缺血时间的临床研究
2019-11-28郑铎田彦
郑 铎 田 彦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1)
腹腔镜在临床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肾病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具有明显效果,可使得患者残肾结构和功能得以保留[1]。通常认为,热缺血时间延长1 min也会导致肾功能受到不利影响,所以了解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热缺血时间对肾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选取61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探讨热缺血时间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61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其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67.31±3.81)岁;肿瘤直径2.3~3.1 cm,平均(29.85±0.69)cm;体质量指数21.5~25.3 kg/m2,平均(23.56±2.71)kg/m2;左肾肿瘤31例,右肾30例。按照热缺血时间分成3组,短缺血组16例(热缺血时间≤20 min),中缺血组28例(20 min<热缺血时间≤30 min),长缺血组17例(30 min<热缺血时间≤40 min),三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患者均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经全身麻醉后,选取健侧卧位,合理建立人工后腹腔间隙,经腹腔镜确认解剖标志。于患者腰大肌表面、肾门位置探查搏动肾动脉,且对肾动脉及附肾动脉进行游离,将Gerota筋膜进行纵向手术切开,对肾周脂肪进行游离后,探查并显现完整肾肿瘤,与肿瘤边缘相距0.5~1 cm部位予以电凝钩烧灼,并以此作为肿瘤切除标记,通过bulldog夹将游离出的肾动脉进行阻断,且记录缺血时间,按照标记将肿瘤切除,良性肿瘤可紧贴包膜进行切除术,通过可吸收止血纱布将创面覆盖,连续缝合肾实质全层后恢复肾脏血供。确定无显著活动性出血后可取出标本,在肾旁置入引流管,并缝合各个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观察三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GFR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20.0系统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验证,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验证,P<0.05说明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表1 三组患者GFR对比分析(±s,mL/min)
表1 三组患者GFR对比分析(±s,mL/min)
2 结果
短缺血组患者术后2 个月GFR 少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t=6.258,P<0.05);中缺血组患者术后2个月、3个月GFR均少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t=10.269、7.516,P<0.05);长缺血组患者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均少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t=11.263、8.265、6.512、7.912,P<0.05)。组内其他时间GFR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内镜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于肾肿瘤患者具有明显效果[3],可使得手术视野得到充分暴露,将肾蒂予以良好分离,确保手术操作更加精细和标准,由此可提高微创手术优势及质量效果。热缺血损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范畴,缺血再灌注损伤往往消耗大量三磷酸腺苷(ATP),使得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大量释放,由此导致细胞死亡、引发不可逆组织损伤[4]。热缺血损伤可使得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进展为Ⅳ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率明显提高[5]。若夹闭肾蒂血管导致的热缺血损伤时间高于30 min,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肾组织损伤[6]。
经本文样本研究可知,短缺血组患者术后2个月GFR少于术前(P<0.05);中缺血组患者术后2个月、3个月GFR均少于术前(P<0.05);长缺血组患者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均少于术前(P<0.05);组内其他时间GFR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表明,患者热缺血时间越长会使得术后患者肾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越长,热缺血时间即便增加1 min,也会导致肾功能受到显著危害,其恢复所需时间也越长。当热缺血时间超过30 min后,会导致肾功能恢复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经研究表明,热缺血时间≤20 min时,患者肾功能在3个月内可完全恢复,由此说明,在患者实施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在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的同时,合理控制热缺血时间,使之短于20 min,有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术后恢复。
总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尽可能控制热缺血时间,对于肾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