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京津融合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9-11-28褚丽萍

天津经济 2019年7期
关键词:武清区京津服务业

◎文/褚丽萍 戴 颖

一、北京来津(或在津投资)企业基本特征

2016—2018年上半年,北京来津经营(或在津投资)企业8116家,呈现区域聚集化、行业高端化特征,对区域经济引领带动和产业布局优化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数企业对自身发展和天津营商环境的改善持肯定态度。但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以注册经营为主,在地经营偏少,还未形成行业实地集聚发展的优势。

(一)地域分布集中,滨海新区、武清区和宝坻区为主要承载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围绕京津两地产业布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高水平建设,武清“通武廊”深入推进,三区主动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取得实效,成为北京资源疏解的主要承载地。在8116家企业中,滨海新区 (含自贸区)3255家,占40.1%;武清区2607家,占32.1%;宝坻区280家,占3.5%;三地合计6142家,占来津(或在津投资)企业的75.7%。其中,“四上”企业186家,滨海新区(含自贸区)79家,占42.5%;武清区43家,占23.1%;宝坻区11家,占5.9%;三地合计133家,占71.5%。

(二)行业分布广泛,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居多

2016—2018年上半年,北京来津(或在津投资)企业共涵盖17个行业大类,其中服务业行业13个,现代服务业数量居多,主要集中在科技和商务服务业。具体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279家,占28.1%,占比最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978家,占24.4%;批发零售业1138家,占1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62家,占8.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03家,占7.4%。前五个行业合计6660家,占82.1%。

186家“四上”企业中,批发零售业42家、制造业30家、房地产业29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7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6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家。

(三)“四上”企业数量不多,但贡献突出

2016—2018年上半年,北京来津 (或在津投资)“四上”企业数占全部来津(或在津投资)企业的2.3%。2017年,“四上”企业营业收入合计421.47亿元,占全部来津(或在津投资)企业的86.9%;营业税金及附加0.32亿元,占32%;从业人员8145人,占13.5%,以较少的企业数量贡献了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税收,提供了较多就业岗位。

(四)超六成企业认为自身发展较好或向好

通过对186家“四上”企业的调查问卷汇总分析,近三年来企业多因滨海新区、武清区等税收优惠政策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疏解过来,发展较好或向好的超过六成。其中,“发展非常好”的占12.5%;“处于上升期”的占48.9%;“一般” 的占34.1%;“走下坡路”的仅占4.5%,没有亏损企业。

(五)对相关区域的营商环境评价较高

通过对调查问卷汇总分析,企业对天津营商环境的总体评价较高。其中,13.6%的来津(或在津投资)企业认为“非常好”;69.4%的企业认为“较好”;17.0%的企业认为“一般”。在滨海新区、武清区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企业普遍对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及京滨工业园和汽车工业园评价较高,认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良好。

二、调研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北京来津(或在津投资)企业普遍来津时间不长,与整座城市尚在磨合中,未来天津经济发展预期、产业配套、营商环境、政策创新等各种内在因素都会对企业在津发展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结合企业座谈和实地走访,我们认为,需对北京来津(或在津投资)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及早关注。一是来津企业战略决策受企业效益和未来天津经济发展预期影响较大,而交通的便捷和互联网的发展会使投资选择越来越不局限于区位优势,因此稳定经济发展和预期有利于稳定企业投资决策。二是政务服务规范性和专业性有待增强。三是文化产业、国有企业、轻资产中小企业等部分领域政策创新力度还需加大。四是实际在地经营企业数量少,不利于企业在津长久、稳定经营,不利于整体提升天津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五是优秀高端人才欠缺,北京人才虹吸效应比较强,要吸引北京高端人才来津工作,要付出更多成本才能弥补其放弃留京的机会,因此,与北京相比高端人才成本优势下降。

三、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与企业座谈和实地调研,我们感受到企业对天津整体发展氛围是满意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天津在北京 “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变化。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希望能对下一步加大承接工作力度起到促进作用。

(一)稳定天津经济发展预期,完善产业配套,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建议稳定经济发展预期,以深化京津战略合作为契机,以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为载体,以提高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为核心,统筹联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配套,强化区域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在全市上下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大力提升对北京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文化娱乐业等的综合承载力,既吸引具有支柱作用的大企业,也发展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相互支撑,增强天津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活力。

(二)重视以企业引企业(或引资)的招商模式,推进京津融合同城发展

服务、信用、政策、观念等是营造城市持久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这些“软环境”需要在对服务在津企业的过程中释放出来,再通过他们把优质资源吸引回津。在天津强力推进承接北京 “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背景下,京津同城效应使京津企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企业可以在京津之间顺畅调配资金、人才等。通过企业引企业 (或引资)能形成行业内的正向宣传效应,使来津企业在后续发展中以本土企业为引领,少走弯路,加速成长。因此,要重视和鼓励这一有效方式,服务引导好北京在津 (或投资)企业,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为更多企业来津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用精准服务帮助企业稳健发展

招商不是 “一招了之”,建议持续关注来津企业后续发展,做好天津政策的“营销员”,制定更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让“政策”不是用来“下发”的,而是实实在在服务于企业。一是加强调研,梳理企业问题,分类施策,对于已经出台的政策,宣传全覆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向企业传播政策信息,将政策讲明说透。二是尽量固定政府服务企业人员,使企业遇到问题知道找谁,也便于工作人员跟踪掌握企业动态、主动研究企业问题,精准做好政策匹配,为其稳健发展寻找最优路径。三是为窗口服务配备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现场一次性为企业解决疑难问题。在深入推进“一制三化”服务改革中,要将窗口的“接件员”逐步转化为“办事员”,把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作为服务好企业的重要抓手落细落实。四是创新用活各类政策措施,积极打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生态环境,充分运用好信贷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四)分类别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人才问题

“海河英才计划”充分显示了天津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注,且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一是做强企业、留住人才,形成人才发展长效机制。企业长久高效地成长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二是用足用好高校资源,留住大学生人才。要多方面提供可以与北京等相媲美的环境,保护大学生人才留津就业创业的热情。

猜你喜欢

武清区京津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慈善工作者文艺作品展示:韩京津绘画作品选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天津武清区PM2.5与气态污染物SO2及NO2污染特征研究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