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

2019-11-28

儿童大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微课融合信息技术

吕 璐

(浙江省金华市体育运动学校,浙江 金华 321000)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学习的传统学习状态,使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主动思考,产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以起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呢?

一、应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呈现课堂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明确学习内容,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微课内容新颖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视频的形式会为学生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教师就可以把学习要点内容,幂的运算和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制作成微视频,使学生可以在对于视频的观看中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学会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法。明确了这些学习内容,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会大大提高,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

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与教学困惑点的点拨。数学课堂抓住这三个“点”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将教学中重难点与疑点通过微课加以突出,有目的性地进行逐个突破;同时,运用微课改变传统板书的知识呈现方式,尤其在几何教学中,更要善于运用微课建模,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所谓的学科融合,决不仅仅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叠加。在教学的关键处,教师若能将数学教学环节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动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由于有了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简洁明快,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应用信息技术链接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课外信息。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四、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外学习绽放新活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预习效果

预习环节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目前高中数学预习环节是较为薄弱的一环,不仅教师缺乏预习指导意识,学生也没有形成预习的习惯。教师要合理运用微课,针对课堂将要学习的重点,以及教师认为的难点,制作微课,让学生观看微课,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以及预习的重点与难点,提升学生预习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学生经过微课预习,既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初步了解存在的困惑点,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的目的性就更强,无疑预习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数学教学内容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是“唯课堂”是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因此数学教师要根据学习与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度的延伸与拓展。目前对于课堂延伸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作业,这种拓展形式较为单一,如果能够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将有助于丰富课堂拓展的形式,也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

在实际操作中,数学教师既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选择,也可以对课堂知识点进行变式训练,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总结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将高中数学知识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呈现出来,能够将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提高了数学素养、信息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所以,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融合的意义深远,对于我国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微课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