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2019-11-28

中学政史地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课本法治道德

谌海清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情感教育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致力于帮助学生认识基本的道德思想、弘扬传统美德、培养社会责任。笔者在本文围绕情感教育展开,从结合教材、立足生活、教学方式多元化等方面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情感教育。

一、从课本出发,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道德与法治和其他学科相比有本质上的区别,道德与法治更强调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不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学习与训练,而是注重“充实内在以表现外在”。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教师对课本的规划与引导。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将课本知识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易于学生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探问生命》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理解生命的崇高之处,展开教学,让教学过程虽然千变万化却始终不离教材核心,保证学生的思想学习不偏离正常轨道。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时的场面,让学生通过断壁残垣、麻木又绝望的脸庞感受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生命的逝去。学生可能对生死并没有什么确切的理解,但通过纪录片,学生能近距离地接触死亡,理解生命的可贵。学生通过视觉刺激,感受生命的意义,达到情感教育渗透的目的。

二、立足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在充分洞悉学生情绪和情感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间接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以及健全的心理。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立足生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生活,就是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联系时代特征,洞悉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当今的时代特征进行教学,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教学中,应当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透过人类的渺小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伟大与神奇,感受生命的可贵与无价,以此告诫学生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教学方式多元化,拓展教学形式

教学活动发展到现在,已经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思想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也更贴近实际生活,但教学方式却迟迟没有进步。由此看来,因为教学方式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学生将很难获得真正的进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形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减少学生对其的依赖,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要提前给学生规定好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精读课本内容,并对自己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教师在进行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的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培养自我意识,明确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望未来。其次,由学生自主学习新时代的时代特色、时代对青年学生的要求等相关内容,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学生的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制定出详细的行动方案,时刻提醒学生为了人生的目标要不断奋斗,实现人生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从而让情感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情感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任务代入学生思想,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传统教学容易忽视情感渗透的内容,对此,教师应注意将教学重点放到学生思想层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渗透需要教师言传身教,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贯彻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本文系课题《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应用研究》(课题编号19PTZD06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课本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