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9-11-28李荣蜀

儿童大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教材素养

李荣蜀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重庆 400700)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严重脱节。很多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学习质量也急剧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语文学习不好,而且还会学习其他学科。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师关注和认真学习的课题。

一、转变教与学方式

“一本教材一支笔,先分段落后释义,中心思想字词句,学生不辨东和西。”这句话深刻讽刺了长年以来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满堂灌”,对学生思维的束缚,难怪连作家王蒙也不免感叹道:“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不改革不行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得考量是否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然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前提应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不再只是教师,他是孩子们的玩伴,朋友,他的知识渊博,品德高尚,他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他每次都能给他们带来新奇和新鲜的感受;他不再只有一桶水,他是一条涓涓不息的河流,他是一片可纳百川的海洋;他不再只是一支会燃烧到头的蜡烛,他是一轮会发光发热的生生不灭的太阳。

二、探究实践,多元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走进教材,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展示平台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形成与发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本中的探究实践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展示平台。如在六年级上册《花与生活》的调查报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确定自己准备调查的内容,制定好活动计划,然后进行小组分工:搜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准备节目等,最后进行活动展示。在这一实践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到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对家长、邻居进行访问调查,编写儿歌,绘制花的图片等,最后每个组的孩子都在全班进行了汇报:翔实的资料介绍、声情并茂的朗诵、悠扬的歌声、精彩的绘画……课堂上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孩子们在这一活动中增长了有关花的知识,拓宽了视野,能力自然也得到了锻炼。

(二)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课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在课内,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教师也可提供相关的信息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在课外,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把语文和生活练习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设"语文化"的生活情境.就这样,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创新,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不断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时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小妹的学生举手了,我请她起来,她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小妹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小妹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向书本质疑了。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语文课就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得到人文的关怀,受到语言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语文课教材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可怕的语文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文课里挣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