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歧视下的民营企业融资行为及策略选择研究

2019-11-27廖石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策略选择民营企业

廖石云

[摘 要]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民营企业在促进企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实现GDP增长的过程中也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其实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便是融资难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了制约大部分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首要障碍。尤其在“金融歧视”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想要完成融资必然要受到各方的阻碍,而这类问题也影响到了其融资策略的具体原则。因此需在明确金融歧视背景的前提下对这类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助力于民营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歧视;民营企业;融资行为;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末的经济萧条和金融危机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掌握的资金逐渐转移向了“高净值”业务。为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一批批资金开始从偏远地区以及附加值低的业务中撤离,金融资源正在向富裕地区以及高附加值产业集中。由此而造成的金融歧视使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部分个体难以获得切实有效的金融支持,对民营企业来说,它们无法通过“正规途径”获得资金支持,只能选择“铤而走险”。而这却影响到了民营企业对于市场的适应能力。

1 现阶段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国内民营经济发展所面对的问题

结合相关行业的实际发展现状分析,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民营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面对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国内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在保持数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加快有实力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实现整体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过去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的民营企业也需要面对技术、人才、质量、信用资质以及文化等方面的竞争。而国企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强化了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及适应能力,本就“后续乏力”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中正在面对着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業的联合绞杀,未来究竟该如何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1.2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形式

首先表现在融资渠道单一、狭窄之上。现有的融资格局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远没有在民营企业的融资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前民营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担保以及抵押贷款等方式来完成的,缺少可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因为宏观政策、金融市场经营运作模式以及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参与资本市场进行资金募集。虽说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了扶持该类型企业上市的中小企业板,但能够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真的是少之又少。对民营企业来说,要想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就必须要扩大企业规模,而扩大企业规模则必须要注入资金。这一环节中产生的矛盾已经成为了国内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所面对的限制因素。另外在为国有大型企业、行业标杆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中,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主要包括各类产权交易市场、场外交易所、创业板市场以及投资基金,所以民营企业的融资仍旧异常艰难、坎坷。

其次是由于所有制以及规模歧视而造成的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在中国,政府部门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主要参考的是所有制、规模大小以及行业竞争等标准,综合上述标准之后,很多政策都会偏向公有制的大型企业。说到底还是那个“企业单位究竟是姓公还是姓私”的问题,这种“抓大放小”的工作思路为民营企业的投资、生产经营增添了很多政策性障碍,它们不仅无法获得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更没有抓住摆在面前的发展机遇。银行在审批贷款时通常会将贷款对象的所有制形式当作是否放贷的考察标准,而民营中小企业、合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在其中也无法受到平等对待,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国有以及“三资企业”,这一现象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金融歧视。此外,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其融资难问题的影响。出于降低用人及管理成本的目的分析,民营企业财务部门内的工作人员主要完成的是数据核算工作,主要是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由此而造成的账目信息残缺、信息透明度较差等问题也会使其在贷款资质审查中“备受重视”,同样会为其融资增加困难。

2 民营企业融资行为及策略的具体选择

2.1 发展早期的内源性融资与发展壮大的外源性融资

民营企业的融资行为会随着自身的经营发展不断由内源性融资向外源性融资过渡。企业创立之初,因为市场及生产规模的限制,所以民营企业无法负担高额的负债成本,因此以自由资本积累为主的内源性融资方案才是最合适的。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并避免其过度负债经营。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内源性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终究会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这时外源性融资模式将会占据主流。在选择融资策略时,企业需要做好风险防控,尤其要控制好企业的负债比率,以免进入高负债经营的恶性循环。对民营企业来说,在金融歧视尚无法得到有效改变的前提下,内源性融资是外源性融资的保证,而外源性融资的规模及风险也必须要通过内源性融资来控制。如果人为将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割裂开来,企业必将会陷入扩张与稳定的发展矛盾之中。

2.2 适合民营企业的几种外源性融资途径

结合实际分析,民营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内源性融资以及外源性融资两种。而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特点则决定了只有间接融资才能够满足其融资需求,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无法满足直接融资的信息透明度要求。信息越不透明,就代表资金持有者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越高,当然能够支付高昂资金使用成本的企业也必然是那些高利润、高收益的企业。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的业务范围及运营模式决定了其难以支付高昂的资金使用成本,于是债权融资也就成为了其不得已的选择。

民营企业的债权融资需要承担“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这也在无形中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对商业银行来说,在经营企业借款业务的过程中他们会形成这样的认识,“最有可能还款的企业不会前来银行借款,而只要借款的企业都会存在不按时还款的风险”,于是在审核贷款企业资质时他们就会主观屏蔽掉风险大的企业,所以民营企业等于是被“逼”承担了很多本不应由他们承担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最终将体现在利率以及是否提供借款抵押等内容之上。综上,即便负债融资可以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其过程避免也是“漏洞百出”的,未来商业银行还是应专门开辟适合民营企业的普惠性质的金融业务。

除了债权融资之外,股权融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具体可将其分为公开市场发售以及私募发售两种类型。因为民营企业难以达到上市公开发行股票的标准,因此私募发售便成为了其主要的外源性融资策略。再者,对民营企业来说,通过私募发售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既可以获取资金,又可以吸纳新的合作伙伴。基于宏观层面分析,这可以为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总结

现阶段,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已经成为了影响其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上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一凡.论民营企业的社会融资及融资结构问题[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6).

[2] 龙文平.论财务环境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9(11).

猜你喜欢

策略选择民营企业
2019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7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提升高端客户服务价值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民企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策略选择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