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体育场馆供需失衡研究

2019-11-27吴生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7期
关键词:体育经济体育场馆供给侧改革

吴生亮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供给侧改革理论视域下对体育场馆供需失衡现状以及策略进行研究,旨在实现体育场馆资源配置最优化。研究指出目前我国体育场馆供需失衡面临的现状有:利用失衡,体育场馆收取费用较高未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资源配置失衡,体育场馆分布不均投入结构不合理;运营管理失衡,体育场馆运营结构方式单一,管理制度缺失。针对体育场馆失衡的现状提出优化路径:政府层面,运用政府经济职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社会层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有效供给;学校层面,实现社会共享加大对外开放。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体育场馆  供需失衡  体育经济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c)-0149-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全民健身发展和全民健康发展道理指明了方向。全民健康是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而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1]。但随着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日益高涨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主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等问题,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体育场馆供需失衡的现状。供需失衡是我国体育场馆的主要矛盾,为解决体育场馆供需失衡主要关键在于进行“供给侧改革”,以供给为突破口,通过改革制度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供给与需求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经济活动改革[2]。供给侧改革是解决我国体育场馆的供给与需求平衡以及促进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的效率提高的关键所在。

1  体育场馆供需失衡的现状

1.1 利用失衡:體育场馆收取费用较高,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体育场馆是进行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身体锻炼的专业性场所,它是为了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大众体育消费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各类运动场所的总称[3]。主要是针对社会组织、团体、以及健身爱好者进行开放并提供体育场地、体育馆、风雨运动操场以及其他的群众性健身娱乐服务场所。为推进全民健身的实施,体育场馆建设掀起了一股浪潮,但在这浪潮的背后所引申出来的问题是,大量的体育场馆被闲置浪费使用率不高,特别是学校的体育场馆以及竞技体育场馆出现了“有馆不能用,想用却无馆”的现状。而我国体育场馆闲置浪费的原因,一是体育场馆收取费用较高。由于体育场馆设施成本高,投入的资金和获取的利益没有成正比,出现了体育场馆在收取费用时比较高,导致大部分运动爱好者自觉放弃了进馆锻炼的机会。二是体育场馆没有对社会实行开放政策。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有60%的体育场馆分布在学校,但是学校体育场馆以及竞技场馆绝大部分仅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和大型竞技比赛等方面,其余闲暇时间均没有向学生以及社会人员进行开放用于健身锻炼,导致大量的体育场馆被闲置浪费,出现利用不充分等现象。

1.2 资源配置失衡:体育场馆分布不均投入结构不合理

体育场馆资源配置的原则是公平和效率,是现实体育场馆服务公平性的优先发展路径。在扩大体育场馆需求的同时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4]。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46号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发展、进行朝阳产业扶持,到2025年平均每人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m2,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总数达到5亿左右[5]。在举国体制下我国奥运金牌战略实施已久,导致我国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分布不均投入结构不合理,竞技体育场馆多于日常健身场馆。国家体育总局一向是坚守在金牌战略前线,为了实现金牌战略目标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热衷于修建竞技体育馆,导致日常健身场馆投入比例较少,忽视了群众性体育建设。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上差异较大,导致我国体育场馆在资源配置上呈现出地区分布不合理,出现城市多于农村,东部多于西部地区的现象。据《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告》显示:全国体育场馆分布在城市的有96.27万个,占58.61%;分布在农村的有67.97万个,占41.39%。分布在东部地区的有71.10万个,占43.29%;分布在西部地区有42.63万个,占25.96%[6]。由此可见,我国体育场馆在区域发展上出现分布不均、体育场馆结构投入不合理。

1.3 运营管理失衡:体育场馆运营结构方式单一,管理制度缺失

随着我国体育场馆规模建设不断扩大,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结构方式单一,运营状况专业程度较低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运营管理失衡。据调查,目前我国80%的体育场馆在运营管理方式上仍然以自主经营占主导地位,55.1%的体育场馆在策划体育赛事以及各种体育活动时没有与专业的运营机构进行合作,而是自发性的进行组织开展,导致其赛事以及体育活动内容缺乏专业性,严重影响到体育场馆运营状况的专业性。同时运营结构收入来源主要是以房屋出租和场地租赁。我国体育场地、房屋出租约占总体经营收入的40%~50%,我国体育场馆2012年租赁业收入比例占30%左右[7]。可以看出我国体育场馆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是以场地房屋租赁为主。

其次是,体育场馆在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性。近年来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员主要由一些居委会以及管委会等非专业人士来进行管理体育场地,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管理人员,因此体育场馆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缺陷,出现管理不到位、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效率相对较低等现象出现,以至于体育场馆在运营结构管理上出现失衡,导致服务效能低下。

2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体育场馆供需失衡优化路径

2.1 政府层面:运用政府经济职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

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方法、手段的总称[8]。其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以及市场管制等主要职能。在需要改变体育场馆供给模式中,解决体育场馆供需失衡的主要矛盾的关键在于进行“供给侧改革”,其实质上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也就是运用政府职能进行产出、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进行改革。

资源配置优化是通过改革措施促进结构调整,在提高高端供给的同时逐步降低低端供给的比例,同时调整高中低端产业的结构,使之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9]。我国在承办国际体育赛事次数是全球最多,竞技体育场馆高达6000多个,这些体育场馆属于高端体育场所供给,对比发现大众健身体育场馆数量较少,从而导致了我国体育场馆结构分布不合理。由此可见,在满足竞技体育场馆需要的同时,政府应严格控制竞技体育场馆的修建,对体育场馆的建设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协调开发建设、全面设计功能三方面统筹协调发展。同时加大群众体育健身场地、器材的投入和修建,进一步优化其资源配置结构。运用政府收入分配职能加大量的投入,扩大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场地资源配置需求。

2.2 社会层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有效供给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丰富,在实行市场开放的同时,我国人均GDP不断增长。市场的形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无形力量,具有要素自然流动、多层次、更灵活的信息机制,这正是由于市场机制的力量所在。实践证明,市场是最具有高效运行经济管理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体现了国家对体育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印发《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体育产业的主要任务进行了系统描述和战略部署。指出要优化体育市场内部环境,不断完善市场结构管理,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着力清除体育产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建立公平、开放的体育市场机制。因此建立有效体育市场是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的大势所趋。

目前从体育场馆资源的配置现状来看,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既要避免其自身的体制弊端,又要防止政府对市场过多权力干预,同时也要厘清政府职能,哪些应该做,哪些不應该做。在建立有效市场时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由于市场体制有自身的弊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作用虽然能保证高效率,但并不意味着社会效益也随之提高。在体育场馆资源配置中,完全市场化的机制作用有可能造成政府失责,其表现就是服务价格较高,很难体现公益性。另一方面,有效的市场机制必须尊重其内在自然规律,避免政府权力过多干预。如国外NBA职业篮球竞技水平趋于成熟,纵观中国职业体育现状却依然面临严重的危机。正如专家所指出:中国CBA并非走错了职业化道路,而是政企不分、管办不分、职业化改革不全面所致。由此可见,让市场机制发挥其优势作用,防止政府权力外界干预,是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的关键。由于市场体制受社会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充分发挥市场有效机制,必须把市场机制与经济发展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体育市场合理布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场馆的多样化需求。

2.3 学校层面:实现社会共享,加大对外开放

2016年国务院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的“要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在社会共享实践方面效率较低,没有很好的对社会人群进行开放使用。但是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在对社会共享的过程中,能够对国家政府机关部门、社会组织、团体以及个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它们的优势来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共享模式的管理和规划。例如,可以建立“学校企业合作人才模式”,学校向企业运输优秀的体育教育、训练、培训和专业管理人才,弥补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体育场馆在日常管理中专业人员管理的缺陷。同时企业在学校财力上进行一定的支持,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的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模式,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社会组织资源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进行租赁,举办社会组织所需要的大型比赛,让其他的社会组织和健身锻炼人群感受学校体育馆、体育场地所带来的益处,并分享其个人经验,学校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广告代理费、冠名权等来投入体育场馆的建设。

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在社会共享开放中,潜移默化的给学校带来宣传效果,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形成良好的形象,扩大学校招生,从而提高学校财政收入来源。促进学校对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让学校体育健身场地、器材不断丰富和完善,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团体、健身爱好者以及居民到学校体育场馆来进行运动健身,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结构,有效提高场馆资源利用,缓解场馆供需失衡现状,充分实现社会共享。

3  结语

供给侧改革是解决我国体育场馆供需失衡的关键,主要从运用政府经济职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有效供给;实现社会共享,加大对外开放。政府、社会、学校3种角度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转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体育场馆治理格局,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健身需求。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发[2016]37号)[Z].2016-06-23.

[2] 熊禄全,张玲燕,孔庆波.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治理的内在需求与路径导向[J].体育科学,2018,38(4):22-36.

[3] 体育场馆[EB/OL].https://baike.so.com/doc/368815-390693.html.

[4] 马书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场馆资源优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报,2018,38(2):35-38.

[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6] 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67/n3895927/n4119307/7153937.html.

[7] 曹江,李寿邦.全民健身视域下体育场馆供需矛盾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1):71-76.

[8] 政府经济职能[EB/OL].https://baike.so.com/doc/6757980-6972581.html.

[9] 容云.公共体育服务视角下体育场馆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5):47-49.

猜你喜欢

体育经济体育场馆供给侧改革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论NBA对我国体育经济产业化开发的借鉴
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对策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