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未来两大可期
2019-11-27沈建光
沈建光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要坚守定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强化信息披露,合理引导预期,加强监管。如今,开板已过百日,科创板仍然维持着高活跃度和高关注度,承载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期待。
放眼未来,科创板应走向何方?在笔者看来,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应当毫不动摇,而后期在“硬科技”的定义和公司准入方面,不妨进行多维度评判,兼顾研发支出、专利数量等硬指标与社会效益等软标准,遴选出具有一定创新实力、能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的优质公司。
特别是考虑到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科技创新不仅是中国走向价值链高端的助推器,也应充当宏观经济政策的润滑剂。例如,促消费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有别于以往大规模补貼消费者的老路,最新政策将发力点转到供给端,注重新模式和新场景的发掘,为创新企业提供了机遇。
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明确了消费在当前稳增长政策组合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促进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调“引导电商平台以数据赋能生产企业”。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逐渐从高精尖的新兴事物转变为拥有广泛应用场景的平台技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零售模式在场景、效率、体验方面的短板,引领中高端消费。
参照国际经验,科创板所对标的纳斯达克正是以包容性著称。纳斯达克接纳了具有一定技术实力但处于发展初期的初创公司,其中不少成长为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
因此,科创板未来有两大方面可期。一是给予更多企业上市的机会,尤其是优质、有潜力的创新企业,为这一备受瞩目的板块持续注入新鲜血液。二是给予企业充足的耐心,科创板迟早将出现亏损上市甚至是扭盈转亏的公司,如何在把关公司质量的同时兼顾公司的成长性,培育出亚马逊和苹果级别的中国企业,将考验科创板的制度设计。
当然,扩容也会面临自身的问题,如科技含量被稀释,甚至是低质量公司充斥市场。除了发行交易制度层面的创新外,科创板还应在认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另一方面是发挥市场作用,利用较为严格的退市标准实现“优胜劣汰”。上交所的研究显示,纳斯达克年均退市率约为8%,而相比之下沪深两市的十年总和退市率分别只有0.3%和0.1%。因此,不难理解科创板“宽进”与“严出”并举。在试点注册制的同时,采用对标成熟市场的严格退市标准,退市率将是衡量科创板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此外,伴随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科创板有望引入外资和境外投资者的参与,这也将有助于筛选优质公司。笔者相信,在经过初期探索后,科创板也将能够以包容的姿态吸纳更多行业的优质企业入围,以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本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