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个儿的认识误区
2019-11-27陈英
陈英
家长们都很关注孩子的身高。普遍观念是:父母高,孩子自然也会高些。确实,孩子的身高70%~80%取决于遗传因素,而非遗传的因素占20%~30%的权重。关于长个儿,我们有不少误区。
误区 父母和孩子的身高必成正比
首先,我们可以算算孩子的遗传身高:男孩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2)/2±5~6厘米,女孩身高=(父親身高+母亲身高-12)/2±5~6厘米。
这里的5~6厘米是指上下浮动的区间值。举个例子:爸爸175厘米,妈妈160厘米,男孩的遗传身高是173.5±5~6厘米,高可以到179.5厘米,矮点就是167.5厘米,差距达12厘米。这12厘米就与孩子生病多少、运动多少、是否肥胖、睡眠好坏、情绪好坏有很大关系。
误区 现在孩子在班里身高居于前三名,长高不成问题
对于瘦小的孩子,家长觉得其身高体重都没有达标,总是比较担心,而对于又高又胖的孩子,家长往往比较放心,但恰恰这类孩子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为什么有些又高又胖的孩子最后长不高呢?因为超重或肥胖的孩子常伴有骨龄的提前。比如,孩子实际年龄5岁,骨龄已经7岁了,而骨龄提前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时间。相比较苗条型的孩子,粗壮型的孩子容易骨龄提前,即长个子的时间缩短了。孩子每年长5~7厘米,如果骨龄提前一两年,就可能少长7~14厘米。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控制孩子的体重,可给孩子拍一个骨龄片,更好地了解孩子身高的增长情况。
误区 孩子又瘦又小,要让孩子吃胖了才能长高
如果孩子又瘦又小,家长首先关注的往往是体重而非身高。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如果体重长不上去,必然影响身高。为了让这些孩子长肉,家长常常让他们吃很多主食、甜食,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要知道,实际上身高的增长要比体重的增长重要得多,家长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一般来说,2~3岁以后的孩子,身高每年增长5~7厘米,体重每年增长2千克。如果孩子身高的增长能达到5~7厘米,但是体重长不到2千克,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反之,如果身高的增长只有3~4厘米,但是体重增长3~4千克,这个结果并不好。
误区 孩子不高可能是长得晚,等着就行
北京儿童医院曾提出:儿童长高,每年都要领“指标”。一般正常的足月新生儿身高50厘米左右,出生后第一年生长最快,可增加25~30厘米,第二年增加10~12厘米。2岁以后至青春发育期前(即女孩大约9~10岁,男孩大约11~12岁前),每年身高增长5~7厘米。
所以,每年都要领指标的提法特别好。身高要每年达标,年年总结,哪一年没达标,马上找原因加以改善。如果发现孩子的身高一直在同龄儿的百分之三或以下,要积极干预。
孩子长个,不是以后的事,请从现在起就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