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支架,教会学生 心理描写
2019-11-27罗文华刘明华
罗文华 刘明华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及情感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若想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在写作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架,在学生写作出现困难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和他人的情感影响。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情感更加投入,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设身处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境支架:第一次升旗,我走上了升旗台,心里怦怦乱跳,仿佛一分钟跳了几万次。这时校长宣布:“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全体同学向后转,升国旗,奏国歌!”随后一阵雄壮的交响乐声回响在操场的上空,我忙抓起升旗台上的绳子,开始用力向下拉,心里想着妈妈对我说的话:“。”终于,国旗升上了顶端,呼啦啦地迎风飘扬,我心里暗暗地说:“。”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支架的搭设,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当学生走进了情境之中,把自己变换成拟真情境中的人物时,就能准确抓住人物的心理状态。
神态描写主要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同样,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创设支架,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人物的心理状态。
例文:“这次又被冤枉了!冤枉了!冤枉了!我的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满腔怒火无处喷射,鼓得那雙颊微微地颤抖,浑身的血,往头上涌来,怒火快要把头发烧着了。呼哧呼哧喘气,在屋里来回走着,脚踏得地面咚咚直响。”
提示支架:
1.这段话通过对人物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2.哪些神态描写凸显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教学中,通过这样一个学习支架,让学生理解人物的神态描写也能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当学生掌握了这个教学重点之后,教师再出示写作支架。
写作练笔:喜悦、失望(心理状态)
让学生通过神态描写来刻画某个人物,体现以上两种心理状态。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一来一回”的方式,设置有效的教学支架,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和运用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
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显性表达。在教学中,教师出示动作描写的学习支架,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并掌握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向导支架:“(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孔乙己》)
同样是付酒钱,一处用“排”,一处用“摸”,究竟有什么不同?
“排”:①阔气;②镇定;③……
“摸”:①穷;②可怜; ③ ……
接着提供背景。“排”:孔乙己在无端受到别人的讪笑、嘲弄后,陷于很窘迫的境地,他向酒店的伙计要酒要茴香豆时故意显摆。“摸”: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人矮了半截。
了解了背景,再对两个不同的动作描写进行分析。“排”这个动作,是孔乙己面对短衣帮的取笑,自然是厌烦和不安的,但表面上又要表现出不予理会、满不在意的样子,便“排出九文大钱”。由此可见,这个动作描写是孔乙己以表面的镇定、从容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此外,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是给伙计看的,似乎告诉伙计:“九文,一文不少,请看清啊。”意在表现他的“清白”,不做假,有没钱却装阔气的意味。而“摸”字,却有从袋里往外挖出的意思。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神情沮丧,与前文“排”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惨境地。
俗话说,语言是人物心理的外衣,通过人物的语言,能够很好地看出人物的心理。
启发支架:“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思考当时“我”的心理状态:“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用心体会“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并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这种写作技法,自觉运用到自己平时的写作中去。
著名作家碧野说:“作家写景是为了抒情。景是自然界的存在;写景是通过作家的感受再现于作品的。它除了自然的美以外,同时也包含着作家的抒发感情的美。写景不仅是作家对自然界的肉眼所见,更主要是作家心灵的感受。”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景象,真切地感悟生活,这样笔端才会流淌出浸润着情感的优美文字,才能描绘出情景交融的画面。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散步》)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散步》)
问题支架:
1.哪些景物点染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
2.作者以母亲的角度,借助她的眼睛来写春之美景,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
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最能体现人物的心情,因而也最为感人。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秋天的怀念》)
解释支架:“悄悄”和“偷偷”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担忧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还要“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儿子,“悄悄”和“偷偷”的无声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揪心。下文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
通过对这个细节描写的深入分析,学生真正理解了文本,明白了可以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并自觉运用到写作中。
样例支架:我的心底涌出一丝前所未有的感觉,犹如蜘蛛吐丝一般渐渐蔓延开来,疯狂地占据着身体的每个角落。欣慰、舒畅、轻松充斥着每个细胞,这几种奇妙的感觉汇聚在一起,掀起巨大的浪潮,使人躁动不安。我将双手插进口袋里,一遍又一遍地掐着自己的手指,在脑海里不断地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得意忘形。人逢喜事精神爽,我的嘴角却不小心出卖了我,唇边早已荡漾开出一朵花。眼前的风景似乎也变得好山好水起来,沉默中充斥着无法掩饰的快乐。收音机停了,留下“吱吱”的磁带声响,平日里最烦这声音,今天倒随它去。趁着夜色,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嗨,今天,我真高兴!
这段短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方式来表现高兴的主题。一是用自己的感觉:“我的心底涌出一丝前所未有的感觉,犹如蜘蛛吐丝一般渐渐蔓延开来,疯狂地占据着身体的每个角落。欣慰、舒畅、轻松充斥着每个细胞,这几种奇妙的感觉汇聚在一起,掀起巨大的浪潮,使人躁动不安。”非常生动地再现了自己高兴的心情。二是通过“掐”“荡漾”“蹦”等动作描写,再现了作者高兴的情态,非常有画面感。三是通过对比,把平日里最烦的“吱吱”声和“今天倒随它去”的心理进行比较,进一步凸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当然,要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法进行人物心理描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仅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学情,精心设计,搭好支架,更需要学生的点滴积累,巩固落实,大胆组合,如此,学生方可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精彩文章。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滨江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