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段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11-27顾丹竹

江西教育C 2019年9期
关键词:年段技法物品

顾丹竹

艺术创作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手工制作的主要来源是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与美术教学结合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并且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低年段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因此更应该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如今在美术课堂上所用到的工具材料也是千奇百怪的,学生的作业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其中就有一部分课涉及到废旧物品的利用。那么如何“变废为宝”,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如何启发学生利用生活和身边的废旧材料,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废旧材料的美?

一、巧手变变,以“趣”为先

在情景中激发兴趣。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知、情、意、行交融,引起情感共鸣,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完成了自学,激起了创作的兴趣。

在探究中巩固兴趣。“变废为宝”活动就是收集各类被丢弃或忽视的生活物品,发现这些废旧物上独特的图案、色彩、形状等特性,再进行加工改造,让废旧物重放异彩。学生的形象思维较清晰,抽象思维较模糊 ,要先“授之以渔”,为创作兴趣“保鲜”。一是“借形”法 ,借用某些物象的外形特征,仿制成形。如教學二年级上册《实物拼贴》,就可根据事物原本的样子进行组合拼接,笔者让学生思考不同材质的东西适合制作什么,比如瓦楞纸可以制作成屋顶、棉花可以制作成云朵、一些小豆子可以做装饰等等。二是联想法,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进行联想,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虾和蟹》,学生通过联想进行制作,饭盒可以联想成蟹的身体,一次性叉子可以联想成蟹的钳子、筷子可以联想成成蟹的腿,根据联想的事物进行添加改造。

通过激励强化兴趣。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时,可采用多样形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同类作品可评价创意佳、制作佳、色彩佳等,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他人的好评时,学习信心会倍增。

二、奇思妙想,以“新”为导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如今美术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习惯“依葫芦画瓢”,即使在教师的启发强调下,他们的作业还是显得单调、乏味。要想让学生在制作中与众不同,教师可以从多样材料尝试、多种技法选择、多种内容表现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创新。

引导追求技法上的创新。如果搜集到大量相同的材料,只要在技法上有创新,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创作”效果。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小挂件》中就可以用到许多家庭中废旧物品,比如废旧光盘、纸杯等,如果将多张光盘的上下打上小孔,用绳子串联再贴上照片就改造成了漂亮的挂饰相框。

引导追求材料上的创新。创意表现中除了可以在技法上突破外,在材料的开发上也有很大的空间,学生只要留意并大胆创意,也能创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如二年级下册中《虫虫虫二》重点是如何运不同的材质制作出昆虫,教师先引导学生课前观察,了解虫的特征,再让学生围绕准备的“废弃材料”——叶子、一次性杯子、瓶盖、废旧瓦楞纸等物品展开讨论分析,看哪些材料适合做虫子的哪个部分,比如说有的小组讨论出可用长条形的叶子做螳螂的身体,吸管做足,锯齿状的小叶子做大钳子。

三、“变废为宝”,以“得”为主

“变废为宝”的开展对低年级学生的收获是很大的。将“变废为宝”的内容融入到低年段美术课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变废为宝”与环境教育活动相结合,发动学生和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充实到教学活动中去,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的美术教学活动,针对小学低年段儿童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感受,在实践中创新。通过寻找、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以变废为宝为主线,开发课程资源。以新的科学教育理念为指导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美化生活,利用各种废旧资源进行手工制作,变废为宝,使学生从小树立节约资源,绿色环保的思想。◆(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外国语小学分校)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年段技法物品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找物品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