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空间思维培养策略
2019-11-27孙淑娥
孙淑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思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项重要能力,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接触到许多有关图形的内容,更为这一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利契机。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以一定感性载体为支撑,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会因为各种问题而无法建构空间思维,这和学生个人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等方面有关,所获取的能力和对不同事物的理解也会有差异。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把握核心素养内涵,积极探究空间思维培养的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践行核心素养,在兴趣引领中培养空间思维
小学是学生系统接受数学知识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在这个时期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并培养數学技能和思维习惯。空间思维比较抽象,学生容易产生枯燥心理,兴趣的培养则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更加高效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某一知识,从而达到真正乐于思考、敢于提问,这也能让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课堂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三角形以提升学生认知,使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点能够借助熟知的事物渗透到课堂中。在理解三角形的特点时,教师不宜运用理论阐述,而要搭建探究平台,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的方式感受三角形的特点。在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时,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一些物体,并且说出这些物体形状与三角形的关系。
二、践行核心素养,在直观教学中培养空间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图形的教学,学生在理解时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这部分内容不能以有效的方法被学生所理解,就很容易使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不自信或抵触情绪。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知识,提升教学有效性,从而达到践行核心素养,培养空间思维的目标。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虽然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观察图形的相关知识,但是如果仅仅借助演示这一种功能,那么与学生单独看相关图形并没有很大差距,也不能发挥多媒体作用。教师应当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探索多媒体应用的具体范围和方法,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通过教具、模型来为学生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特征。但并不能使全部学生都能观察得非常细致,一些学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走神的现象,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三维演示,在备课时通过相应软件作出具体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可以通过拖动鼠标的形式展示,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屏幕更清晰地观察到图形的相关特征。
三、践行核心素养,在实践探究中培养空间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方法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学生通过记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虽然这是一种最为普遍的教学形式,但是学生的理解并不能达到很好效果,学生可能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正确结论不是这样,又不能进行合理解释,只能对结论死记硬背。核心素养下强调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或数学推理去探究知识,验证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在学习 “圆”的知识时,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这方面导入时可能会利用到现实中的事物,比如自行车轮胎都是圆形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或剪纸的方式比较不同图形,通过这一探究学生发现,圆形在运动时它的圆心与边的距离是相等的,因此用圆作轮胎的形状最为平稳。接着,教师让学生量一是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距离,使学生再次理解圆的特点。在探究圆的周长时,教师让学生运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尝试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此深入理解圆周率,并理解圆的周长公式。
总之,践行核心素养是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它强调学生必须通过感性的操作去建构抽象的空间思维观念。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动手实践为突破口,通过丰富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以此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验证知识,并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获得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二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