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直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11-27葛玲
葛玲
几何直观教学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助手。直观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入理解概念、知识点,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合理运用几何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几何直观教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利用直观实物,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通常对动态化、直观性的教学表现形式很感兴趣。直观的教学方式切合学生的认知喜好和思维水平,所以教师要注重以下方面: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识水平,借助实物、教具让学生在做中学。几何直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丰富学习数学的体验,还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因此,几何直观教学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助手,也是锻炼小学生发散思维和提高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手段。
直观操作,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人类思维分两大类,即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且形象思维的丰富性决定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的形象思维主要体现于几何图形与几何符号,教师通过几何直观的展示与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直观理解与学习,进而达到对数学问题本质的认知与掌握。因此,培养学生的几何能力,不仅是新课标提出的教育要求,更是塑造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数学课堂几何直观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几何直观教学法,为学生揭示数学规律性,能够在形象、趣味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提出“从做中学”观点,也就是让孩子动手操作,参与学习过程,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学生在感知数学规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使知识更好地吸纳,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认识理解定义,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教师则立足引导者或辅助者的身份,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善用实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在小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一定的实物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从而建立相关数学概念。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周长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课桌的一周、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树叶的一周,建立周长的表象,理解“周长”这一陌生的定义。在教学认识体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带来了花生、蚕豆、柚子、香瓜等,并在教室的一角,用三根米尺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让学生走进去,看看这个空间能挤下几位同学等等。利用实物直观认识定义,提高学生对定义的理解。数学课堂教学仅凭语言的讲述,不能完全诠释对周长、面积、体积的三种数学概念的区别,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区分,可以通过图形直观阐述,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具体认知。对于教师而言,充分把握直观的特性,从深化数学概念的拓展性,与相对应的图形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形象而具体地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质量。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生活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指导思想说明,要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从他们的视角进行教學,最有效的教法就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课堂需要,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在做中学。让学生先根据直观建立表象,再展开联想,丰富想象。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不断优化与调整教学模式,开展符合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实现“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教育愿景。◆(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临泉路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