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基于问题解决的语文阅读教学
2019-11-27喻凡
喻凡
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征。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好奇心重,要想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解决的机会,让他们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立足文本,让学生在参与中习得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但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至课堂提问比较呆板,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在观念上做出改变,要立足文本,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参与阅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让他们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在课文阅读结束后,有的学生会问:“火柴那么便宜,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去买她的火柴?”就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自主思考并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参与式的讨论过程中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二、着眼题目,让学生在疑惑中出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仔细品味文章的题目,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文章题目来进行,让学生一读到课题就想带着疑惑去阅读,进而在阅读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课文描述的是桂林山水的美。教师在教学时可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句话来设计问题:为什么桂林山水有着“甲天下”的美誉?文中那些词眼可以体现出来?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描写山水之美的词语和句子,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桂林山水的美。
三、借助媒介,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贯穿于教学始末。但是在以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往往比较僵硬,课堂往往流于 “师—生”单向灌输。多媒体教学可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所呈现出来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该课文的卡通视频,结合视频内容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内蕴。这样,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提出的问题能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寓意。
四、立足生活,让学生在意会中生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与生活有关,而小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来源也是生活,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生活中的问题,让问题解决在意会中自然生成。以《柳树和枣树》的教学为例。柳树和枣树是生活中常见的树木。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寻找生活中的柳树和枣树。上课伊始,先让学生描述并交流自己所看到的柳树和枣树是什么模样,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答案,再引导学生意会课文的主旨。
五、抓住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共鸣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体验文章的情感,让学生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将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联系起来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抓住作者的情感设计问题,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字里行间透露了对狼牙山五壮士那种英雄气概的赞美和钦佩。对小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类似的生活阅历,很难理解这些文字。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与该课文有关的影片,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先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经历和人格魅力,再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引起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生发爱国情怀。
须注意的是,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表述视角,还应凸显文章的主题,注重问题解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小结。因为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改进教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时,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对表现失利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学生探讨问题后,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会对他人做出恰当评价,以便他们更好地完善自我。◆(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