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会文,让语文课堂彰显精彩
2019-11-27朱文林
朱文林
語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要培养学生钻研文本的习惯,让学生形成研究文本文字的习惯,从而更好把握文本的意思与意境。那如何潜心钻研,紧扣字词句段,让课堂变得精彩是语文教师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潜心会文,理清文章文路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小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表达思路应该有强烈的感受力,但基于理解水平,对作者布局谋略的文章思路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一篇文章中,情感的表达和文章思路往往都是融合在一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情感为导向,遵循情感的走向,认清文章的思路,按照这样的策略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比如《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这篇文章写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者行文流畅,思绪到哪儿,文字也是流淌到哪儿,但是学生却不容易掌握文章的脉络。在文章标题和内容中,作者说“叶欣是永远的白衣战士”,作者本身对这场战争和战争之中的白衣战士很佩服,同时也对自己的描写相当满足。在教学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遵循着“叶欣”这一条线去发现和概括文章中脉络,作者从护士长叶欣是怎么冒着“高风险进行着“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展开叙述。如此,学生能发现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讲述中抒发自己的感情,逐渐进入到深入了解的程度。尤其是当叶欣说出“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八个字时,更能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坚定。
想要遵照潜心会文的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精彩,首先就要在文本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紧抓文章的思路。只有按照文本情感寻找文路,才能让学生对文章更明晰、更深入感受作者情感。只有正确地领悟到文章的文路,才能更好地做到课堂教学的精彩呈现。
二、潜心会文,掌握词句神韵
潜心会文在微观上强调了细细品读文本的重要性。词句是文章的组成素材,领悟词句之中的神韵就是潜心会文的基本策略。对学生而言,学习词句有很多的不足,比如部分学生可能只是机械熟记词典释义,部分学生脱离文本去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还有的学生只是变换方式将词句意思重复一遍,本质上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对词句学习不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会形成阻碍。
比如《推敲》一课,“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是贾岛夜晚去拜访好友时想到的诗句,对学生而言,这里用“推”已经很好了。从句子中读来,抓住其中的字词,如“推”这字本身是动词,表现的是人的行为动作,这些都是学生原本的认知,也是语言成长的关键处。教师在这里适当地引导: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确定下这个字,而是想要反复推敲和琢磨,最后选择了“敲”呢?学生联系文中的贾岛反复斟酌、反复思考的情境,想象在当时情况下贾岛的苦恼。这样,学生能多学了一个词句的应用,既能学习字词的意思,又能了解它的使用手法,并感受到作者对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想要遵照潜心会文的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精彩,就要在文本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紧抓文章字词的精妙之处。只有通过字词体会其中的精妙,才能让学生对于词句使用表达的理解更为准确生动。只有准确地把握字词句的妙处,才能更好地做到课堂教学的精彩呈现。
三、潜心会文,明辨表现手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常见表现手法,例如衬托、对比、想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反复等。潜心会文的关键之处不是了解作者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而是应该明白使用这种手法想要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找到作者使用的表现手法,深入挖掘这种方法的使用究竟想要说明什么,表达怎样的感情。
比如《师恩难忘》一文,这篇文章写了作者一年级时,班上的田老师对自己的教导。在这篇文章中,大家都很喜欢田老师,从“我”的身临其境和入迷就能够侧面反映出来。但是田老师只是故事讲得好听吗?不可能。但作者为什么只写了一个故事呢?这样在引导学生发现了文章的写法是点面结合,问询:这样的安排,作者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在学生阅读全文之后,应该能说出:“文章虽然只写了一个故事,但是还有侧面上‘我的沉醉反应作为衬托,更加能体现田老师讲的故事很精彩。”学生能强调作者的感情,同时也是学生受到启发的一部分。只有引导学生明晰写作手法之后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做到课堂教学的精彩呈现。
想要遵照潜心会文的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精彩,就要在文本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明辨作者的表现手法。只有通过明白选择写作手法背后的目的,才能让学生对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更为具体。
总之,“潜心会文”是重要的阅读思想。对语文教师而言,是重要的教学理念;对小学生而言,是受用终生的语文学习思想,能培养学生缜密的语文思维,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纷呈,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金南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