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实效课堂
2019-11-27许怡宁
许怡宁
一、“互联网+”,课堂教学精彩起来
语文教学是以文章为载体的一门语言文字的艺术。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来实现的。这就造成了单一性与枯燥性,特别是对认知发展水平还较低的小学生来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给学生提供除文字外的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多种媒介,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文本内容、背景资料和文本朗读等。不仅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拓展和升华,还能大大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让课堂教学精彩起来。
如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是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翻越岷山即将取得长征胜利的情况下写的。虽然文字非常简短,却非常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抒发了革命豪情。由于诗作的背景离现在太远,学生虽然能从文字上理解诗意与诗情,很难达到深刻理解的层面。为此,教師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搜集整理相关的长征文字资料、相关图片与视频,然后进行整理、编辑和组合,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长征的背景资料,给学生以生动而强烈的震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从网上精选了诗歌朗读视频和演唱视频,让学生在朗诵和演唱中感受诗歌蕴含的革命豪情。最后,还让学生跟着配乐进行深情的朗诵。正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全诗虽然只有56个字,学生却学习得非常投入,兴致昂扬,课堂教学取得了精彩效果。
利用“互联网+”进行小学语文辅助教学,可降低文本学习难度,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充满趣味。这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符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语文课堂精彩而富有实效。
二、“互联网+”,实现精彩网络课堂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可以利用网络把不同的班级连接起来(既可以是“同校异班”,也可以是“异校异班”),进行相同内容的教学,从而打破“一师、一室、一班生”的传统教学形式,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进行精彩的网络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还可以让学生置身在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流进行得更充分、深刻,也更精彩。
如《长江之歌》这篇课文,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诗歌运用拟人的写法,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对长江进行了高度概括,歌颂了长江的奔腾壮观和对中华儿女的养育之情,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和赞美。诗歌本身文字浅显,比较通俗易懂,没有难以理解的词句。由于诗歌需要展示的背景资料、图片视频较多,并且诗歌充满了豪情,比较适合大型的朗诵与歌唱。为此,联系兄弟学校,共同备课,各自负责一个教学环节,展开了网络教学。因为有了兄弟学校的参与,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争着发言,与各方课堂师生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在诗歌的朗诵环节,各班学生踊跃在镜头前展示自己的风采,相互学习、竞赛,场面十分震撼,效果非常好。
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课堂教学,给学生人为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给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既现实又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让课堂教学因“互联网+”而精彩。
三、“互联网+”,走进名师精彩课堂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趣味性和生动性,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带领学生走进名师课堂。由于网络技术的便利性,可以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联系名师,通过相关软件,让名师在异地给学生上课或利用名师教学视频,走进名师课堂,实现“名师共享”。不仅可让学生直接受益,更能让普通教师从教学视频中得到名师的“真传”。
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文出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记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中自由自在、快乐随意的美好童年生活,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及对祖父的深深怀念。课文充满着童趣,非常适合孩子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激趣的方法,先让学生对名师的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播放教学视频,在播放过程中,让学生能从容、充分地参与到了名师的课堂教学中,与名师进行了一次异时空交流,领略到了名师课堂的精彩。还可以通过联系名师,展开异地式的网络教学,把名师请进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名师的精彩教学。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展示网络资源,提高课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增强文本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享受名师的课堂魅力,创造富有实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