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扬学生个性,发掘创新能力

2019-11-27曹官福

江西教育C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曹官福

摘要:课堂是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创造能力已经成为评价个体核心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在小学的《劳动与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课堂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育的导向更重视“素质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让学生既能成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人才,又能在共性中保存个性成为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但是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和家长的侧重点更倾向于文化课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时间,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想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了解最新的教育学术理念,更新自己的思想,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放手去做。

教学《我是家庭小主人》一课时,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首先在上课前,教师要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做基本的家务;学会与家人分担家务,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以及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了解自己家里的家务有哪些?这些家务平时都是由谁来完成的?之后再鼓励学生说一说这些家务当中哪些是你会做的?大部分同学还是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教材上关于简单家务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并请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表格。接下来,教师小结:“我们的爸爸妈妈可以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从而给我们一个温馨的环境,他们值得我们学习。接下来,老师希望你们能制定一个周末的劳动计划,在这周的休息日帮助父母完成一些小事,好不好?下节课上课之前给大家时间,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执行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所以教师在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堂预设,才能保证本课的顺利完成。

二、开展多元评价,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多元评价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个体能力的发展不尽相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势也是不同的,它不具备单一的对与错。既然能力是多元的,那教师的评价也应是多元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不具备绝对的对错,所以教师在评价时更应从多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养成发散性的思维,促进个体与集体的和谐共赢。

在《建筑纸模》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首先在上课之初,教师先出示课前制作好的摩天大楼,采用纸模的组成以及制作技术进行细致的讲解。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摩天大楼的主楼与裙楼怎样组合才能更加美观、牢固?学生完成交流后,教师布置任务:设计自己的摩天大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作品,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作品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在展示的同时可以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打分,并设置相应的奖项,比如说最具创意奖、最具可行性奖等。教师可以从多角度设置不同的奖项,让完成的学生都获得肯定的评价。对于没能按时完成作品的学生,教师也要鼓励他们,并帮助他们查找问题的根源。

多元评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让更多的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将这种创新意识保持下去。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情境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感受性的重要教学方法。劳动与技术课面对的是小学生,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具有代入感,思想的运动更加活跃,对于减少学生与问题之间的距离感,促进学生主动解决问题都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在《自制收纳盒》的教学时,便采用了情境导入的方式。在上课之前,教师让学生收集家里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上课时教师先播放幻灯片,并进行语言引导:“看完同学们收集的这些图片,相信大家都发现了,原来我们家里有许多的小东西,都摆放得比较凌乱,而且在要使用时也不便寻找。为了让我们的家里更美观,我们应该如何安置它们呢?”学生回答可以使用收纳盒,接下来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收纳盒让学生观看,指导学生发现不同种类收纳盒的作用,并展示一些常见的收纳盒的折叠方法,以供学生参考。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准备好的材料,结合自己家里物品的情况来制作收纳盒。

学生完成的作品千奇百怪,教师不能单纯地以成人的眼光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而是要采用鼓励的方式,委婉地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有利于保留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个性思维。

四、设置开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的开放性问题就是不能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可以让学生更多关注问题中的细节。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产生的答案自然就具有差异性。学生在交流答案的过程中,认识到问题答案的多种可能,并养成在生活中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走进技术世界》一课时,教师设置了大量的开放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了解生活中的技术,并认识其种类及功能。第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技术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这一段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做辅助,让学生更具体验性。第二个环节,教师让学生思考探究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书包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最初书包为什么会被设计出来,它满足了人们哪些要求与愿望?”之后出示书包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哪个书包好,为什么?教师在准备书包图片的材料时,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诉求越来越多,书包可以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也越来越多。通过这些事例,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开放性问题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提供无限的可能。可以让学生喜欢思考,敢于表达,不受约束,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的发展也多有益处。

总之,《劳动与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结合学情与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保持并优化,为学生的多元成长、身心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參考文献:

[1]吴菊.在劳动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理导航(下),2018(07):2.

[2]徐伟伟.小学劳动与技术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8(17):135.◆(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