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9-11-27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爱国主义校园

刘 蓓

(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1]而校园新媒体是在高校特定环境中所出现的一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服务型新媒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以微博微信QQ为主体的校园新媒体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是信息时代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手段之一。我校在校园新媒体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不少积极的成果,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只有不断地推进校园新媒体的建设才能得到完善。

调研前期,我们主要面向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按照各学院分层抽样对其进行纸质问卷调查,选取影响力较大的主流新媒体研究其运营情况。通过一对一访问、发放网络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同时,根据共青团成都中医药大学委员会-青年全媒体中心对成都中医药大学全校官方新媒体的相关数据进行调取并研究统计,对校园新媒体的特征、运营情况、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的现状水平进行分析。

一、问卷调查概况

问卷主要针对在校园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认识与其功能影响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级--2015级共4个年级、14个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管理学院等)的在校本科生。通过随机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93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93人,女生200人,男女比例约为3:7。

我校校园新媒体使用平台主要为微博、微信公众号、公众QQ、官方APP(如:掌上成中医)等。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微博25个,最高粉丝数达12230;微信公众号17个,最高关注量达2740;QQ 20个,最高已发动态量达1717,空间访问量1034071[2]。

本文选取问卷调查中学生关注度较高的三个校园媒体——分别是微信公众号青春成中医、官方QQ杏林青梅与官方微博成都中医药大学团委对于推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相关信息条数、阅读量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访谈询问与数据整理分析。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共青团成都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青年全媒体中心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推送数据统计分析

2017年5月4日到2018年5月4日期间,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类相关内容,杏林青梅推送条数21条,所占比列3.03%,累计阅读量10860;青春成中医推送条数23条,所占比列20%,累计阅读量1634,成都中医药大学团委推送条数18条,所占比例3.64%,累计阅读量48181[3]。

二、在校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现状

1.高覆盖率

调查显示70.99%的学生关注过校园新媒体,仅有20.09%的学生目前没有关注过校园新媒体。由此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校园新媒体有直接接触和使用,这为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2.“运营”主动性强

我校校园新媒体运营队伍一般由学生组成,由负责教师指导。在受调查的人群中,有25.94%的学生从事过学校新媒体相关工作。这表明运营者与受众群体相关性较高,为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接受情况及具体需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学生作为校园新媒体的中坚力量也具有一系列的弊端,表现为不专业性及缺乏创新。我校为医学院校,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学生与强大的师资力量,缺乏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在新媒体产品开发和管理方面更是知之甚少。加之学业繁重,自主学习新媒体管理时间少,运营水平很难有大的提升,工作呈现出惯性状态,难以在工作中得到创新,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媒体功能的优势发挥。

3.新潮的信息传播方式助推爱国主义教育

当问及我校新媒体的爱国主义宣传普及性时,“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学生仅占7.51%和2.39%,这表明校园新媒体宣传已覆盖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此外,针对校园新媒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问题上,有7.51%和31.06%的学生认为其“影响巨大”和“影响较大”,认为影响力不足的学生仅约占受访者总人数的1/10,详见图1。

图1

在全部受访者中,认为通过校园新媒体的推广增强了自身爱国主义意识的学生人数远多于受影响小的学生人数。由此可见,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逐渐突出。

4.管理体系较分散,优势无法集中

由于我校校园新媒体形式多样、数量众多,且不同媒体由不同部门管理,同时还存在自立门户的校园新媒体平台,难以统一管辖,在管理上表现出分散化。虽然存在各个校园新媒体运营者的交流平台,但管理方式不一、发展思路各异、运作体系相对独立,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报道内容上,尤其是重大事件上存在较高的重复性,造成缺乏多维度的宣传,使高校新媒体的优势无法集中体现。在本次调查中,有74.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大校园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仅有7.1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另有18.43%的学生觉得一般。这表明大学生对校园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的期望与新媒体现状存在一定差距。

5.内容重复单调,特色不明显

在爱国主义教育报道上内容单调,表达方式生硬呆板,缺乏亲民性和吸引力,无视读者个性化需求。缺少“用户思维”,没有特色的填鸭式宣传,这样的内容自然难以抓住受众的眼球。文风缺乏人性化,可读性不强,对师生的吸引力不足。调查显示,已有59.04%的学生在校园新媒体上关注过时政类和爱国主义教育类信息,但仍有40.96%的学生目前未在校园新媒体上关注过时政类和爱国主义教育类信息。

图2 学生认为校园新媒体提供的时政类信息数量

而60.07%的学生表示,只有在需要时才会关注校园新媒体,12.63%的学生会每天关注,余下27.3%的学生一周内会有所关注校园新媒体动态。

三、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建议

1.重视高校新媒体宣传工作,注重其发展趋势[4]

高校新媒体在大学爱国主义教育上应该大有可为,学校应当从上至下关注新媒体发展,自内而外重视新媒体工作,注重其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参与校内外新媒体交流会,学习借鉴其他高校优秀先进经验,打造一个自由开放、充满生机朝气的媒体氛围,提升新媒体人自信心与创造力。

2.整合学校新媒体资源,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

我校需要努力建设拓展新传媒阵地,努力打造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引导性强的校属传媒资源系统,实现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日常教育中,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平台,开展“实体”与“线上”双渠道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地建设校园新兴舆论阵地,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5]在本次调查中,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参加线上爱国主义活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2.25%,由此可见,校园新媒体可以通过丰富的线上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

3.组建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制度

组建专业新媒体技术团队,培养和发展新媒体“意见领袖”的作用,掌握舆论主导权。制定高校新媒体传播发展规划,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制度,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影响的根本。一方面,加强校园新媒体的网络监管工作,建立校园新媒体信息的分级机制,制定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行为准则,推进校园新媒体技术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如校团委宣传信息部按照团委老师要求,现已统计全校团属新媒体运营后台资料并制作表格存档,建立十大校级组织新媒体管理平台,全面监控主要团学组织新媒体发布动态,层层审核严格监管网络舆论;另一方面,顺应传播分众化、对象化趋势,制定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应从技术硬件上大力发展新媒体,加强各类新平台终端建设,并积极组织校园媒体组织的骨干成员培训,提升新媒体运营人的理论素质,帮助校园媒体人走不断丰富传播内容、提升传播速度、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果的科学发展之路。

4.提升受众的新媒体素养,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新媒体实现自我教育[6]

在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至关重要。由于新媒体的传播的内容具有海量性、内容良莠不齐,这需要大学生有自我判断力来筛选新媒体信息。在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的统一中,指导大学生利用校园新媒体实现自我教育,积极主动接收爱国主义教育洗礼。不断增强大学生选择接受新媒体信息的能力,努力提升大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资源的能力,全面发展大学生科学使用新媒体工具的能力都是我们所要集中去行动的事情。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爱国主义校园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