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河云梦》节奏音型探究

2019-11-27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云梦音型变体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节奏音型对于《江河云梦》而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旋律的构成,更起到了推动乐曲发展、串联乐曲主题以及保持风格统一的作用,可以说节奏音型是整个乐曲发展的动力。并且此曲中的节奏音型具有一定特性,能表达出某种情绪或意境的音乐形象。主要表现在旋律和伴奏部分,反复出现,贯穿全曲,使得每一个节奏音型都在《江河云梦》中成为标志性的存在。

作者运用和声、调式、节拍的丰富变化和对比的手法,对段落之间情绪对比和乐曲艺术形象的塑造有极大的作用,作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情绪符号融入乐曲的艺术表现之中,推动了乐曲情绪的发展,丰富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

一、 《江河云梦》的旋律节奏音型

整个旋律声部不仅是乐曲的主体部分,同时也包含了两种基础的节奏音型以及六种节奏音型的变体。

(一) 基础节奏音型

1.节奏音型一:波浪式音型。

整个乐曲第一个主要节奏音型在第一主题第一次出现,在四三拍的基础上由三连音加小切分的节奏音型组成。旋律基本以级进为主,并且一直围绕着主音在回环变化,没有大幅度的跳进,仿佛是波浪的走向。

“#C”与“#F”的加入使得本来就富有民族调式的旋律变化无穷,于引子相呼应,顺应了前面所铺垫的那种悠远宁静的情绪,把听者置于无限遐想之中。在谱例中出现了连续两小节的滑音,但是演奏时要注意表现出一种快速减弱的余音,似有似无,来表现作者的思绪万千。

这是主题旋律的第二次出现,音色明显要比第一次加重了许多,但是节奏音型均变为了三连音,钢琴的伴奏织体要是三连音,在最后结尾的地方伴奏织体在连个八度上进行演奏,仿佛是山间的回声,直冲云霄,为引出下一段乐曲的变奏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2.节奏音型二:瀑布式音型。

乐曲的第二个节奏音型出现在快板的开头,这个节奏型由三度下行跳进展开随后是下行级进的模式构成,表面看起来是简单的八分音符加附点节奏型构成,实则整体是一种切分音型的模式,整体呈现一种纵向的旋律仿佛瀑布一般,为后面快板的展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旋律节奏音型的变体

《江河云梦》这一协奏曲都是围绕主要的节奏音型以及主要节奏音型通过不同的手法进行变体展开的。

1.波浪式音型的变体。

(1)变体Ⅰ

(2)变体Ⅱ

(3)变体Ⅲ

波浪式节奏音型的第三次变体是第二主题的一个插部,与之前有很大不同的是每一个音符都得以衍展,均由之前的八分音符变为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谱例上的演奏提示为“悠扬、流畅地”,第二主题前半部分大多为快板,现在来到慢板部分,演奏时不仅要按照谱面上的要求表现出悠扬以及流畅,同时要表现一种忧郁的色彩,带有还原记号的F以及降E表现了很浓郁的色彩。但是钢琴的伴奏织体还是在持续的演奏四十六音符,为的是不让音乐变得空洞,虽然旋律在演奏慢板,也需要钢琴伴奏来推动音乐的发展,维持音乐的律动。

(4)变体Ⅳ

这一段来到了第二主题的尾声部分,模仿的写作手法使得音乐情绪层层递进,越来越激动。三连音的演奏要注意,音符之间跨度最高达到五度。这一段的过度是为了与最后尾声的平静寂寥做出对比。

第二主题段的作者向听众呈现的是一种梦境与现实相结合的景象运用大量的和弦分级、音型模进、琶音级进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虚无缥缈的自然景观。

(5) 变体Ⅴ

波浪式节奏音型的第五次变体出现在第二主题的最后,速度渐慢并且情绪变得平稳,使整个乐曲的情绪变得空灵、寂寥。把基础的波浪式节奏音型展开,给尾声的情绪做了很好的铺垫。

(6)变体Ⅵ

波浪式节奏音型最后一次出现在尾声,这一段谱例很明显是第一主题段的再现部分,与第一段相呼应。但是这里的情绪与第一主题段稍有不同,最主要是体现在揉弦的技巧上,如力度与频率都要比第一主题段有所减弱。随之带来的就是音乐效果慢慢地安静下来,情绪也变得平静。

2.瀑布式音型的变体。

(1)变体Ⅰ

瀑布式节奏音型的第一个变体在这一段富有民族色彩的快板,开头与前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都用到了滑音,也可以看作是第一段的小变奏。钢琴伴奏织体紧跟旋律,两声部相互照应。相比第一次的出现,乐曲的情绪变得更加激动、音符更加紧凑密集,在演奏时也变得更加积极。

(2)变体Ⅱ

第二个变体的出现是将基础节奏音型进行衍展,音符密集度减小,在紧张的快板结束后一段令人神往的慢板,同时也是第二主题段的第二个插部。钢琴伴奏织体的分解和弦琶音演奏给人一种来到春季、波光粼粼、树生嫩芽、晴空万里的感觉,优美的景象实在让人流连忘返。

这段旋律不仅仅有着民族的传统调式,还运用了B以及升F两个变化音,使得旋律很动听但又不失合理。虽然是一段慢节奏,与之前相比力度也弱了许多,但恰到好处地增强了主旋律的发展。

(3)变体Ⅲ

这是一段散板,三和弦的连续分解并进行琶音演奏对演奏者的听力以及技巧都提高了要求。要注意减七和弦的跨度以及熟悉减七和弦的音响效果,同样需要给每个小节的起始音加音头。钢琴伴奏对主旋律的积极模仿加强了音乐的情绪。

(4)变体Ⅳ

二、《江河云梦》伴奏织体节奏音型

《江河云梦》的伴奏织体声部衬托了旋律声部并且推动了乐曲旋律的进行与发展。其中三种形式的和弦最具有标志性。

(一)分解和弦式

这一段令人神往的慢板,同时也是第二主题段的第二个插部。是由钢琴协奏织体的大琶音式分解和弦构成的块状结构。虽然协奏部分与主旋律部分完全是两种形式,但是主旋律的进行丝毫没有干扰协奏部分的和声走向,相反大琶音式的分解和弦对富有民族风格的旋律起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音型的反复以及音型的琶音模进都是节奏展开的重要手法,通过音型的多次重复以及递进形成了音乐不同的力度;在音乐力度的增长或减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重复的结构逐渐细分,以再次加强音乐的情绪的变化,利用某种节奏型在乐曲中反复出现,让人产生深刻鲜明的印象。

(二)环绕和弦式

略带紧张度的密集伴奏音型为主旋律与副旋律的呼应起了紧密连接的桥梁作用,铺垫了一种急切的渴望心情,不但起到了戏剧中所说的紧打慢唱的效果,而且由于中间声部的稳定,给主旋律与副旋律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发展空间,既有纵向和声,又有横向发展,并且环绕型和弦音本身同时拥有共同音和环绕音,真正起到了动静结合、纵横有序的作用。

(三)柱式和弦式

在上例中,纵向的力度明显大于横向,形成了一种连绵不断的推动力,由于惯性作用,旋律声部在钢琴协奏织体的衬托下有催人奋进的动力感,并且加强了整体气氛。

在规整的柱式和弦结构中加入了十六分音符的音型,使得单位节奏更加密集,增强了协奏部分力度以及动力感,并在技术层面加大了难度,在音响上使人感到惯性更强,很好地渲染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此处旋律与协奏部分在和声音响上融为一体,在横线进行上流畅、自然,在纵向的和声处理上保持一致,纵横交融,表达了复杂、激烈的感情思想。

三、节奏音型与段落主题的布局关系

《江河云梦》是一首单乐章的协奏曲。整曲分为了引子、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以及尾声四个部分。

(一)引子

乐曲的引子是由一段散板构成的,共有三个乐句,雄伟、自信、稍自由的音乐表情。最抢眼的应该就是那个自由节拍记号或者说是一个散拍子记号,这个符号很直接地告诉每一个演奏者在进行引子的演奏时可以带有一部分即兴的发挥,也意味着乐曲的引子是很富有弹性的。

在这一部分中,很容易看到切分音、三连音、前后十六以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都贯穿在钢琴伴奏声部以及独奏声部中,并且音符之间跨度很大,跳跃性很强。正是这种看似“杂乱”的音型组合“无序”的出现才能让听者有一种飞云似海,流雾如梦的感受。

虽然引子的篇幅只占到整首乐曲的二十分之一,但是其中的旋律一直在频繁变化,由刚强转为柔和,不仅奠定了引子的基础,也为第一主体段做出了相应的基调。

(二)第一主题

第一主题段的基调是“慢、静、遐想”,音乐的线条仿佛线一样,似断非断。“#C”与“#F”的加入使得本来就富有民族调式的旋律变化无穷,与引子相呼应,顺应了前面所铺垫的那种悠远宁静的情绪,把听者置于无限遐想之中。

主题旋律二次出现,第二次的音色明显要比第一次加重了许多,但是节奏音型均变为了三连音,钢琴的伴奏织体要是三连音,在最后结尾的地方伴奏织体在连个八度上进行演奏,仿佛是山间的回声,直冲云霄,为引出下一段乐曲的变奏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第一主题段为听者展现了一副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象,寂寥的山谷、清澈的天空、星云密布让人心驰神往。作者仰望天空,不禁感慨到人在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对于演奏者在演奏第一主题段时,一定要表现出那种悠远、寂静、飘缈的感觉。

(三)第二主题

整曲的高潮部分就是第二主题段,5/8拍起拍。第一个音符便需要演奏者做出滑音并且要求做到泛音,声音追求干净利落。也正是因为整个乐句是一个切分的节奏型,所以在滑音之后的F上加了一个重音。紧接着是一串四十六音符,但是出现了转调,并且是音阶的模进,虽然没有很大的难度,只要求演奏者对音准有很好的把控,与此同时右手运功要逐渐加大幅度,保证每个音符的均匀干净,力度由弱到强。这一乐句将乐曲推向了高潮。

之前乐曲大部分为快板,在慢板部分,演奏时不仅要按照谱面上的要求表现出悠扬以及流畅,同时要表现一种忧郁的色彩,带有还原记号的F以及降E表现了很浓郁的色彩。但是钢琴的伴奏织体还是在持续的演奏四十六音符,为的是不让音乐变得空洞,虽然旋律在演奏慢板,也需要钢琴伴奏来推动音乐的发展,维持音乐的律动。

(四)尾声

第一主题段的再现部分,与第一段相呼应。但是这里的情绪与第一主题段稍有不同,最主要是体现在揉弦的技巧上,如力度与频率都要比第一主题段有所减弱。随之带来的就是音乐效果慢慢地安静下来,情绪也变得平静。

从音乐标记“坚定的”开始,两个乐节是一个单位并进行二度的上行模进,钢琴的伴奏则是固定的音型,与主旋律的弱拍对在一起形成复合和弦,形成和声结构。倒数第九小结开始,3/8拍到4/4拍的转换伴随着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上行音阶将音乐情绪推到了高潮,随即在A做一个自由延长,最后在属七和弦上做一个滑音之后,伴随钢琴强拍力度的加强结束了整个乐曲。

无论是哪一种节奏音型以及他们的变体可以说都贯穿整个乐曲,使得乐曲有很好的完整性。“波浪式”以及“瀑布型”音型主要集中在两个主题的开头以及乐曲尾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伴奏织体音型节奏更像是整个乐曲的“骨骼”,贯穿乐曲支撑旋律的进行,时而推动旋律发展,时而衬托旋律的进行。

存在于乐曲中的音型节奏对不同意境的营造,所体现出来不同的音乐性格。第一主题相对缓慢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祥和且神秘的情绪氛围,有一种优雅之美。第二主题则呈现出动态的力度对比,以及纵横的幅度变化,使得音乐形态变得丰富,与第一主题的静态之美形成对比性。两个主题在动静中体现出不同的美感和情绪色彩。一静一动,一柔一刚的音乐性格对比,充分体现二胡柔美和铿锵音响特性。

四、不同节奏音型的演奏技法

乐曲中不同的节奏音型表达了不同的音乐情感,与之相应的是多样的演奏技法。

(一)“瀑布型”节奏音型的演奏

在练习的时候,左手在保证音准的情况下,要找到音阶与琶音的规律与惯性更便于联系,并且再换把的时候要一次性到位,换把坚定,切不可犹豫,否则对音准有很大影响。右手练习时要注意保持一种“顿弓”的感觉,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顿弓,而是要保证每一个音的颗粒感。若是连弓的连续琶音则需要保持运弓平稳,保证弓速的稳定,避免造成弓子不够用的情况。

在演奏速度较快的乐段时,大量的节奏变化使节拍的重音不断发生变化,从而造成节奏律动的变化。因此影响到乐曲演奏时对节奏和重音的把握。根据二胡运弓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在二胡演奏中,我们习惯了拉弓演奏重音,因为人的生理特点和习惯决定了,手向右拉比向左推有力,拉弓可以利用手臂拉伸的力量是使琴弦释放更大的压力和摩擦力,强拍或需要强调的地方一般用拉弓演奏。所以每当遇到重音我们总会尽量用拉弓。但是在这首乐曲中许多地方的节奏与我们的运弓习惯是不同的。

(二)“波浪型”节奏音型的演奏

在演奏时要注意右手运弓的平稳性,左手在保证音准稳定的情况下根据乐曲情绪进行不同的揉弦技巧。如第一主题段的开头,为了表达寂寥无人、云雾缭绕的景象左手要有微弱的揉弦。

不同的乐段对应不同情绪需要用到不同的演奏手法,例如乐曲第一主题旋律,表现空泛朦胧,星火阑珊的感觉,演奏时弓毛擦弦的力度较轻,左手手指按弦不能太重,揉弦频率较缓慢,这样才能奏出轻薄空灵的音色。相较第一主题优美舒缓的情绪,某些段落的情绪更为铿锵有力,例如结尾处,在力度音色处理上较多使用带有重音音头和爆发力的刚性音响,以展现激动不已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由此可见,在这首乐曲演奏中,对各种节奏音型的音色要素恰如其分地把握并与乐曲情绪变化的要求有着紧密的联系。练习中需要增强对音色的敏感辨识度,以及掌握对不同音色力度变化的技术要求,进而才能在演奏中达到对乐曲情感的细腻深入的表达。

五、结语

《江河云梦》分为引子、第一主题段、第二主题段、结尾四个部分,并且采用了与大乐队协奏的方式,在表现寂寥飘渺的自然景象同时依然表现了峨眉山的大气与磅礴之势。通过对江河云梦的节奏音型、作品本体、音乐情感、演奏技法的研究分析,笔者对这部作品的创作和演奏艺术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在对乐曲特殊的节奏音型探究之后发现:《江河云梦》是一个以节奏音型为核心动力,以变体为乐曲的展开手段,通过将二者的结合以及在乐曲中合理的布局后构成的一个完整作品。同时,在乐曲音乐感情的表达与音乐风格的塑造方面,不仅仅依靠和声、调式的变化,更多的是将《江河云梦》具有标志性的节奏音型贯穿在乐曲中,很好的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并统一了乐曲的风格。 在分析一个音乐作品时,可以从演奏、作品结构以及作品风格特征等角度来入手,然而对于《江河云梦》而言,我们的切入点应当是其节奏音型,因为节奏音型才是此曲的主要基因,同时也是此曲的脉搏。在此基础上用多种手法不断变化基本节奏音型,使用“拆分再重组”的办法使得音乐变得丰富多彩。

《江河云梦》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技术性的二胡作品,在音乐创作上做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并将二胡音乐创作赋予新的艺术魅力而又不失去传统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音乐形态特征。

猜你喜欢

云梦音型变体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登白云阁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云梦古镇
注入间接线索的设计模式变体分类检测
基于字词联合的变体词规范化研究①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论古云梦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