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针刀镜治疗难治性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分析
2019-11-27朱杰
朱杰
551700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
在类风湿性疾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常见的一种,属于慢性全身性免疫疾病。难治性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指患者在接受半年以上科学、正规的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无有效缓解,病情反复发作,伴随着损伤,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肢体残疾情况。该类患者需要及时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避免病情对患者的生活、健康、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1]。为探究微创治疗应用于难治性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收治难治性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微创针刀镜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难治性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 例。纳入标准:无严重肝肾疾病者、无精神疾病者、无沟通障碍者、自愿参与研究者、病情确诊为难治性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29.5~76.5 岁,平均(51.3±3.1)岁。观察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28.5~77.1岁,平均(52.0±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手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以及手术的基本情况,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配合治疗开展。手术时切开患者的患处,在直视条件下开展剥离和切除手术,预防感染,逐层关闭缝合切口。②观察组开展微创针刀镜治疗: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处理,告诉患者手术注意事项等。手术时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后为患者调整卧位姿势,屈伸膝盖,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手术。而后为患者进行详细消毒处理,手术严格秉持无菌原则。使用针刀镜在患者患处旁操作,进行标准入路置入操作,针刀镜的入路插入位置主要在患者的膝关节外侧与前内侧。在针刀镜下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对患者的关节腔进行灌洗,灌洗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开展,用量约为500~1 500 mL。在针刀镜下对患者患处进行剥离,剥离后对患者的切合进行处理,逐层关闭。而后再次对患者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患者情况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手术后患者定时换药,频率为1次/d,并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在手术后2 d为患者拆除弹力绷带。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血沉、关节功能评分、晨僵时间比较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关节情况、手术治疗情况、疼痛情况等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显著,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有显效、有效、无效。而后在患者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记录并发症,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观察与记录患者的关节功能、晨僵时间[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血沉、关节功能评分、晨僵时间比较:观察组晨僵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一般的患者经过常规的药物治疗后病情便有所好转,但难治性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仅靠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等造成严重影响。常规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大,且效果不显著,容易引发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而微创针刀镜属于微创治疗方法,手术切口为4 mm,创伤较小,对患者损伤较小,且该治疗可以深入到患处深处,在显示屏监控下进行全面检查和手术治疗,通过充分灌洗关节腔、钝剥软骨表面及关节内滑膜,清除软骨表面的沉淀物、滑膜及关节滑液和软骨表面的致炎因子,减轻其导致的身体免疫应答,从而遏制疾病进展,且治疗后患者恢复较快,效果较优[4-5]。
根据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较高,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关节功能评分较高,晨僵时间短。表明对难治性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维持针刀镜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修复较好。
综上所述,对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维持针刀镜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膝关节功能修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