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碘量法测定高镁铜精矿铜量分析方法的优化

2019-11-27王芙蓉

铜业工程 2019年5期
关键词:氟化氢高氯酸饱和溶液

王芙蓉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贵溪冶炼厂,江西 贵溪 335424)

1 引言

高镁铜精矿是日常分析检测的物料之一。一般铜精矿中含镁量在0.01%~2%之间不影响对主含量铜量的分析[1]。可直接用国标短碘量法进行分析测定[2].随着工厂发展壮大,进厂原料日益增加,原料的复杂性要求样品的处理方法逐步优化改进,以适应生产需要。目前进厂铜精矿中大部分铜精矿镁含量较高,其含量在10%~20%之间,由于金属镁干扰较大,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导致国标短碘量法测定该物料中铜结果不准确。而国标长碘量法测定值虽然准确可靠,但方法本身分解过程复杂、操作流程过长,已不适应正常生产需要。本文对国标短碘量法加以优化,采用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论证其切实可行性,确定了能够准确、快速地对高镁铜精矿中铜量进行测定的有效方法。

2 实验试剂

(1)盐酸(p=1.19g/mL)。

(2)硝酸(p=1.42g/mL)。

(3)高氯酸(p=1.67g/mL)。

(4)硫酸(p=1.84g/mL)。

(5)氟化氢铵饱和溶液。

(6)溴。

(7)铜片(≥99.99%)。

(8)三氯甲烷。

(9)碳酸钠溶液(4g/L)。

(10)冰乙酸(p=1.05 g/mL)。

(11)碘化钾溶液(400g/L):称取400g碘化钾,加水稀释至1000mL,混匀,避光保存。

(12)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300g/L):称取90g乙酸铵,加入150mL水和100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300mL,摇匀,此溶液pH值为5。

(13) 硫氢酸钾溶液(100g/L):称取10g硫氰酸钾,加入100mL水溶解后,加入2g碘化钾,溶解后加入2mL淀粉溶液,逐滴加碘溶液至恰好呈蓝色,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

(14)淀粉溶液(5g/L)。

(15)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H20.)≈ 0.04000mol/L]。

制备:称取100 g硫代硫酸钠(Na2S2O3.H20.),加入500mL碳酸钠溶液中,移入10 L棕色试剂瓶中。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约10 L,加入1mL三氯甲烷,静置两周,补加1mL三氯甲烷,静置2h。

标定:称取0.080g(精确至0.00001g)处理过的纯铜3份,分别置于500mL三角烧杯中,加入10mL硝酸,于电热板低温处加热至完全溶解,取下,加入5mL硫酸,继续加热蒸至近干,用40mL水吹洗杯壁,加热煮沸,使盐类完全溶解,加入1mL冰乙酸,加入3mL氟化氢铵饱和溶液,摇匀。加入2~3g碘化钾,摇动溶解,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入5mL硫氰酸钾溶液,激烈振荡至蓝色加深,再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3]。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去离子水)。

3 实验步骤

3.1 样品的前处理

称取0.50g试样于250mL三角烧杯中,吹入少量蒸馏水后加入10mL盐酸,低温加热3~5min,稍冷。加入5mL硝酸,如果试样中含硫加入少量溴至硫除完为止。待红棕色气体消失,低温加热直至试样初步分解完成。

3.2 样品的实验方案

将处理后的样品中分别依次加入5mL高氯酸、3mL硫酸和0.5mL氟化氢铵饱和溶液,之后向样品中分别依次加入5mL高氯酸、3mL硫酸,继续加热至冒尽浓白烟,取下稍冷,加入5mL盐酸,低温加热使样品溶解后沿杯壁吹入30mL蒸馏水,继续加热煮沸,取下冷却至室温。

3.3 样品中铜量的测定

向上述处理完的溶液中加入300g/L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至红色不再加深再过量3~5mL,滴加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至红色消失并过量3mL,摇匀,沿杯壁吹入少量水。向溶液中加入400g/L碘化钾溶液5mL,摇匀,迅速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最后加入2mL硫氢酸钾溶液,剧烈摇振至蓝色加深,再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4]。

4 结果与讨论

4.1 金属镁干扰实验

选取一标准铜精矿样品,加入一定比例的金属镁标准物质,通过比较其测定值来判断其对铜精矿中铜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金属镁加入量实验结果

由此得出:含镁量在0.01%~2.00%对铜主量测定无影响;含镁量在3.00%~5.00%铜主量测定结果已经偏低;含镁量在10%~20.00%对铜主量测定影响较大,已造成结果偏离,因此,当铜精矿金属镁杂质在10%~20.00%以上含量段时应加以干扰消除。

4.2 样品返色实验

由于高镁铜精矿中镁含量高,所以个别样品在滴定至终点时会出现返色现象,会扰乱终点的判断,从而影响滴定结果的准确性。对于这类样品在用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调节完酸度后,需要增加饱和氟化氢铵溶液的加入量,现就氟化氢铵的加入量加以讨论:分别向已处理完的溶液中加入1.0mL、1.5mL、2.0mL、2.5mL、3.0mL氟化氢铵饱和溶液,实验情况见表2。

表2 氟化氢铵加入量结果

从图表不难看出当氟化氢铵的加入量在1.0~1.5mL时,样品返色且返色时间间隔较小,这种情况对样品终点的判断严重影响。当加入量≥2.0mL时样品不返色,因此氟化氢铵的加入量过量5mL满足测定需要。

4.3 样品的溶解方案

没改进前,对于高镁铜精矿的溶解方案有以下两种:

方案一, 氟化氢铵溶解处理法。

将按3.1节所述 处理后的样品中加入2mL氟化氢铵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蒸至尽干,吹入30 mL蒸馏水,冷却至室温。向处理后的溶液中滴加300g/L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至红色不再加深并过量3~5mL,然后滴加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至红色消失并过量3mL,摇匀,沿杯壁吹少量水。向溶液中加400g/L碘化钾溶液5mL,摇匀,迅速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溶液进行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入2mL硫氢酸钾溶液,剧烈摇振至蓝色加深,再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5]。

该方法适用于含镁量10%以下铜精矿铜量的测定,对于镁含量高于10%的铜精矿样品会结底,造成滴定结果偏低。

方案二,硫酸、高氯酸溶解处理法。

将按3.1节所述处理后的样品中分别依次加入5mL高氯酸、5mL硫酸,继续加热至冒尽三氧化硫浓白烟,取下稍冷,加入5mL盐酸,低温加热分解后沿杯壁吹入30mL蒸馏水,继续加热煮沸,取下冷却至室温。向处理后的溶液中滴加300g/L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至红色不再加深并过量3~5mL,然后滴加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至红色消失并过量3mL,摇匀,沿杯壁吹少量水。向溶液中加400g/L碘化钾溶液5mL,摇匀,迅速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溶液进行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入2mL硫氢酸钾溶液,剧烈摇振至蓝色加深,再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6]。

该方法适用于含镁量15%以下铜精矿铜量的测定,对于镁含量高于15%的铜精矿样品会返色,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

这两种实验方案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上述3.2节中的实验方案寻求一种测定范围广,测定值稳定的溶解方法。

4.4 条件实验

实验中涉及氟化氢铵、 硫酸和高氯酸三种试剂。现就三种试剂的加入量进行实验。取用已定值的高镁铜精矿(镁含量为10%的高镁铜精矿)为比较值。以便确定即能使实验样品分解完全,又不会对试剂造成浪费的最佳取用量。

4.4.1 氟化氢铵加入量实验

称取6杯经国标长碘量法定值样品,将按3.1节所述处理后的样品中依次加入0.0mL、0.5mL、1.0mL、2.0mL、2.5mL、3.0mL 氟化氢铵饱和溶液(2.5),依照3.2节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氟化氢铵加入量实验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当氟化氢铵的加入量小于或大于2.0mL时,测定结果均偏低,只有当氟化氢铵的加入量等于2.0mL时测定结果与定值结果相吻合。因此氟化氢铵的最佳加入量为2.0~2.5mL。

4.4.2 高氯酸加入量实验

称取7杯经国标长碘量法定值样品,将按3.1节处理后的样品中依次加入0.0mL、0.5mL、1.0mL、2.0mL、3.0mL、5.0mL、10.0mL高氯酸,依照3.2节所述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同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4。

当高氯酸的加入量≥5.0mL时测定值与定值结果相吻合,因此高氯酸的最佳加入量为5mL。

表4 高氯酸加入量实验结果

4.4.3 硫酸的加入量实验

称取7杯经国标长碘量法定值样品,将3.1 处理后的样品中依次加入0.0mL、1.0mL、2.0mL、3.0mL、5.0mL、10.0mL、15.0mL硫酸,依照3.2节所述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同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硫酸加入量实验结果

同理可以得出:当硫酸的加入量≥3.0mL时,效果理想。根据试剂的取用原则,即满足样品溶解的最少取用量。因此高氯酸的最佳加入量为5~6mL、硫酸的最佳加入量为3~4mL。

4.5 方法评价

选取3个实验样品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准确度实验以及标准加入法实验,3个实验样品的镁含量分别为:

1#样品含镁量为11%的高镁铜精矿;

2#样品含镁量为15%的高镁铜精矿;

3#样品含镁量为21%的高镁铜精矿。

4.5.1 精密度实验

选用3个实验样品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见表6。

表6 精密度实验结果

从上表可得出:实验所得的结果极差小,且与标准定值相吻合。精密度好。同时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确定了本方法该含量段的允差不大于 0.18 %,完全能够满足分析要求。

4.5.2 准确度实验

选取1、2、3号实验样品通过经典国标长碘量法对其定值,比对结果如表7。

表7 准确度实验结果

由此可较直观看出:实验所得最终结果极差小且与标准方法定值接近,说明该方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最可靠。

4.5.3 标准加入法实验

按照实验方法对3#样品加入铜含量大于99.999%的铜片进行回收率实验。结果见表8。

表8 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

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硫酸、高氯酸氟化氢铵加入法回收率为99.00%~100.95%。一般认为实验方法的回收率在99.00%~101.00%之间为可靠数据,从而进一步说明硫酸、高氯酸氟化氢铵加入法满足检测要求,数据准确可靠。

5 结论

针对高镁铜精矿这类特殊样品,对其分析方法进行了优化,通过上述论证从实践中发现:该实验方法能够准确的对进厂含镁量在10%~25%左右的高镁铜精矿做出准确分析,具有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猜你喜欢

氟化氢高氯酸饱和溶液
无水氟化氢的工艺安全改进研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物质的溶解性(部级优课)
浅析《绝命毒师》中的化学原理
合金中钼的测定
硅酸盐中氧化钾、氧化钠含量测定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
高氯酸锂制氧气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硫酸-高氯酸-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全磷的注意事项
植物的神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