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2019-11-27王晓玲
王晓玲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北门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当前新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合理进行分组
小组的合理划分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联系实际,改善分组方式,对小组学习加强指导,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2.精选合作内容
在进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明确课堂学习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择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所选内容既要体现开放性原则,又要具备探讨价值。若内容过于简单,合作探讨将会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参与性,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若提出的探究问题难度太大,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就会产生挫败感,逐渐丧失兴趣,讨论也将陷入“摆样子”的尴尬局面中。
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我直接由“我”受到了什么启示入手,让学生通过深入读文,讨论詹姆斯在情感上的一系列变化。指导小组合作交流时,学生活动有序。学生在深入读文后,分别对詹姆斯在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以及把鱼放回湖里后的心情进行了讨论,最后学生把讨论的焦点放在了詹姆斯到底应该怎么做上,持不同意见的小组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次小组活动气氛热烈,每个人都有事可做,而且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依靠的一个整体。在合作交流、实践体验中学生学会了相互配合,懂得了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道德修养。体会到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集体智慧和力量是无穷尽的。
3.教师适当点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了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地深入。在有些情况下,学生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之后,认为已经达到目标,从而造成了学习过程的终止。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
例如,在学习《幸福是什么》时,教师在让学生讨论“幸福是什么?”时,学生可能就会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和回答,在学生小组内部讨论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限定针对《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师内进行巡视和监督,对于学生漫无边际的讨论内容进行相应的指导,避免讨论无益学习状况的出现。
4.培养合作技能
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不能顺利进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导致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合作技能。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同时还必须精心组织,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充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①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②学会讨论。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③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5.进行合适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良好的评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热情,从而促使合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对此,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要兼顾小组整体与组内个体: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只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而是要对整个小组提出表扬,肯定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另外,教师在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学生情绪,尽量减少过于直白的批评与职责,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对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和学习起到了很大作用。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和改进。在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合作学习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