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27郭艳红
郭艳红
(河北省迁安市第三中学 河北 迁安 064400)
高中生物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教师是主讲者,学生是机械的、茫无目的的素材输入者,很多学生都失去了对生物课程的兴趣,不愿意配合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创新施教方式,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可,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增长知识、强化能力、发展友谊,使学生得到较大的生物思维发展空间。因此,我们生物教师一定能做到秉承新课改理念这一前提,坚持以课堂为平台,以课程为依托,把学生拉进活动中来,以问题为切入点进行个个突破,创设高效的课堂情境,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到生物课堂的始终,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本文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研讨成果,从三个方面阐述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及价值。
1.解决习题难点,形成合作探究模式
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引领学生能够成为探究者,从而在探究中的有所新发现,为解决习题的重点和难点做好铺垫,使高中生爱上生物学,会思考,乐于分享生物学习过程,形成合作探究新模式。生物教师要贴近教材,挖掘探究资源为学生形成高水平的探究技能做好服务。比如讲人教版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多媒体展示向光生长的植物,通过身边的现象引出向光性对植物生长的意义。在讲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时,教材中安排了达尔文探究“金丝雀虉草”这种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教授本模块的知识时,实验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提出系列问题:达尔文的这种答案让我们很清楚吗?能够刺激这种生长的物质是什么生物物质?尖端的下部为什么会弯曲生长?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难点,为继续学习拜尔和温特等相关的实验做铺垫。当高中生对教材中的实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做实验去验证生长素的输到特点,完善学生的实验设计,启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领探究解决难点等方式,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增长,有助于高中生做到活学活用。
2.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虽然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优化环节,通常都是要求学生记下实验的每个步骤与要发生的现象,不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弱了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安排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水平,真正理解生物科学内涵。比如讲人教版高中生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时,探究细胞中重要的几种物质的成分。实验时,教师将学生分成探究小组,先为学生讲述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主实验,遇到疑难问题先在小组中探讨。有一个小组实验时产生了疑惑,用来做鉴定用的斐林试剂为何必须在用的时候即时配制呢?小组成员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最终大家得出结论:因为斐林试剂较不稳定,很快就会出现蓝色的硫酸铜沉淀物,所以必须在用的时候即时配制。还有一个小组也发生了争议,在进行脂肪鉴定的实验时为何采用50%的酒精去浮色,而不是用清水?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答,原因是苏丹Ⅲ或Ⅳ染液都较容易溶于酒精溶液,而不易溶于水。为了验证教师的说法,可以让学生在低倍镜下寻找到已经着过色了的圆的颗粒,之后用高倍显微镜可清晰地观察到已经着色了的橘黄色亦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3.探究知识本质,发展合作探究能力
过去的说教式学习与现代的探究式合作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探究性学习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会高效利用学习时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追根溯源,提倡探究学习,在探究中感悟生物知识的本质,确保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呈现递增趋势,让生物课堂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幸福的成长。比如讲到《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课时,教师首先展示一份本市的生态调查报告,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之间分享课前搜集的生态系统的照片,培养学生以点到面的学习方法。然后出示黄太湖生态系统,合作分析该系统内部的组成,教师指导构建生态系统模型。为了使学生有个成熟的理性认识,教师可设计学生进行食物链的拼贴环节,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食物关系,引出生态系统本身特有的自我调节特质。最后教师提出拓展性探究问题:请同学们谈谈对“放生”的理解和建议。请以“绿色生活”为主题,设计一则宣传广告?通过实践让学生有种家乡情怀,自觉养成爱家乡的思维品质,明确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共存。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提升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最基本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师需要考虑到高中生的生物认知基础和个体优势,巧妙设计探究内容和探究方式,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发展生物实验能力。同时,还要兼顾到每一名学生,注重实验的个性化实施,实现科学实验。突出教学重点,合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使探究性学习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