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教学问题 引领数学教学新高度
2019-11-27陈强
陈 强
(贵州省仁怀市教育局教研室 贵州 仁怀 564500)
教学活动是课程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而课堂教学总是围绕问题进行的。事实证明,课堂有效提问对于高效课堂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围绕教学目标构建有效系统的“问题场”。教师该如何设计有效问题,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引领数学教学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略谈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1.设计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呈梯度性,由易到难整体设计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重难点是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基于此,我认为教学中可以适当降低对于百分数读、写指导教学,把重点落在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理解和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上。
小学生自学能力有限,教材内容也有难易,因此对概念、公式推导等难点内容抽象不能深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设置相应的情境和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逐层深入学习。
概念的教学,如果缺少学习活动的体验,终究是无法实现概念的深度内化。基于此,我认为以任务的驱动方式,努力促进概念的深度学习。可设计以下问题:“你在哪里见过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好处?”、“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分子超过100的百分数适用在哪些地方”…这样围绕目标和重难点设计问题,围绕所设计问题展开教学,在问题的引领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能引领学生解决困惑,突破难点
对概念、公式推导等难点内容,一部分学生初步学习后,仍处于“未知、模糊、困惑”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与问题进行分析,设置相应的情境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下面我继续以《百分数的认识》一课的为例,谈谈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解决困惑问题,突破难点。为了学生能掌握重点,深入内化学习,理解百分数,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问题1:同学们,谁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数?并请指出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生1:我找到的百分数:飞鹤牌牛奶的脂肪含量是牛奶总质量的33%,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脂肪质量占牛奶总量的33%。
生2:我找到的百分数:毛线里的山羊绒56.5%。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毛线中山羊绒质量占全部毛线质量的56.5%。
生3:我找到的百分数:肉松里蛋白质40%。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肉松中所含的蛋白质占全部肉松质量的40%。
生4:我还知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数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百分数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量,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是可以的。
我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在黑板上板书:33%脂肪含量是牛奶总质量的33∕100,56.5%表示毛线中山羊绒质量占全部毛线质量的56.5∕100,42%表示肉松的蛋白质质量占全部肉松质量的40∕100。这样学生便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
问题2: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合适的答案填空:120%,97.8%,0.000001%,100%。
(1)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达______。
(2)小明的爸爸是个著名的牙科医生,经他主治的牙病治愈率达______。
(3)爸爸的身高是小明的______。
这样,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意义合理选择不同的百分数,确定在哪一个范围内取舍比较合理,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理解百分数意义。
3.设计的问题要能寻找新知生长点,引领学生探究新知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找寻新知生长点,即编写有助于迁移新知的练习,通过练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问题直指新知迁移点。比如,四年级(下册)《小数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竖式计算并验算,508+2030,1247-57,想一想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2)学一学。预习例题,阅读理解题目,列出算式:6.45+4.29,6.45-4.29,然后试着计算,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3)做一做,试着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4)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问一问。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这组问题的设计围绕着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间的异同展开,先让学生重温整数加减法计算过程,在第一问中提取“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的计算经验;第二问通过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的追问,使学生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其实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第三问让学生理解在小数加减计算时同样需要从低位算起,同样得遵循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的计算法则。所不同的是小数加减法需要对齐两个数的小数点,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4.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引领学生思考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方法是多样性的,可以运用的数学知识也是多样性的,可以进行发散性的讨论,还可以把各种方法进行组合,学生在解决这种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时,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有梯度性,由易到难、有针对性地设计有效问题,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的“疑问”溢满课堂,这样,才会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走进更有价值的数学学习中,让课堂教学更高效,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