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2019-11-27严小翠
雷 斌 严小翠
(1.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易堂学校 江西 宁都 342800)(2.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六小学 江西 宁都 342800)
大街小巷随处都能听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琅琅的诵读声,这是孩子们在诵读《三字经》,它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五千年的文明中熠熠生辉,引领着中国的民族精神,拥有数千年的无限智慧。
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尽可能早的,让传统文化的本质植根于新一代年轻人的心中,一定会有一半的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从小开始为孩子渗透传统文化,特别是小学的语文教师,更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国学的课程,但是我认为,传统文化的教学可以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因此,要使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实施,我有以下几个观点。
1.在课文教学中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在一年级下册的《棉鞋里的阳光》一课中,讲述的是妈妈帮奶奶晒被子,小峰好奇的问妈妈没湿为什么要晒被子,妈妈解释说是为了让奶奶更舒服。妈妈照顾孝敬奶奶,小峰也知道了要孝敬长辈,由此我引出“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学生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生字,还懂得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如一年级下册课文《四个太阳》,课文讲了作者根据不同的季节,画了不同的太阳送给春、夏、秋、冬。炎热的夏天需要清凉,就画了个绿绿的太阳,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太阳就是金黄色的,而寒冷的冬天,当然是红红的太阳了,给大家带来温暖。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由此我引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使孩子们“愿学”、“乐学”,更“爱学”。
2.在生字教学中可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我们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德育教育要从小入手。《三字经》的包含了“仁、义、诚、敬、孝”,在培育人的道德品行方面是最好的课本,也是最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讲授中,可以把传统文化教育渐渐渗透到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比如认识“众”字时,我从字形介绍开始,它是三个“人”叠加组成,表面看去只有三个人,但实际意思为:许多人,与“寡”相对,正好表示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说的正是众人的力量是无穷大。学生在有趣的认字学习当中,不仅记住了字形,了解字的含义,同时还懂得了道理。
3.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
我在教学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课文时,我会要求学生随堂写一些小段落。比如《去年的树》,讲述了一只鸟和一棵树是好朋友的故事,即使树变成了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小鸟也要实现承诺。这时我引导孩子们展开联想,假如你是树,你会说什么?这时我就引出“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使得传统文化和作文教学完美的结合起来。小学是作文教学打基础的阶段,在作文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练习写作,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一句,我们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4.在活动中寓教于乐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简短的文字富含深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实践有限,理解传统文化时会受到限制。因此我们选取传统文化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中学习传统文化。每天早上,我们学校都安排了20分钟的经典诵读课,让学生诵读《三字经》,我总结出以下三点帮助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
4.1 悟。背诵不是仅仅的打书歌,死记硬背。有感情的诵读才能“悟”出经典语句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感情,明白了道理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指导,才能做好自己。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同学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向学生解释他们的理解。讲讲自己对所诵读《三字经》的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以让学生的感悟得到提升。
4.2 背。背诵中积累语言。《三字经》文字简短,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多了学生会记混,因此我要求每天只背诵三到五句,这样循序渐进。背诵一段时间后,在班上举行《三字经》背诵比赛,要求不仅要背得多背得流利,还要有感情。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经典文化,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累积语言,为“悟”和“用”打下基础。
4.3 演。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想象能力所限制,有时候无法理解《三字经》中经典故事的含义。这时,我会要求学生把故事编成小品、舞蹈、诵读等,来表达孩子们对其的理解和感想,深化传统文化的思想。
小学语文教育肩负着打基础的重要使命,我们需要严肃认真对待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接受经典的阅读教育,就是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也是帮助学生丰富文化底蕴,积累精美语言的有效途径!所以,使得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不仅理解了经典文化中的深厚含义,也使得孩子们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传承中国文化。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争取让传统文化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