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研究
2019-11-27冯晓欢
冯晓欢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饶州街道五一中心学校 江西 鄱阳 333100)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但初中数学却较为“抽象”,所以学生要学好初中数学,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特点,认真总结当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1.当前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趣味性,缺乏积极引导。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于枯燥与严肃,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创新兴趣,也不利于课堂创新氛围的构建,造成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不足。其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机,给创新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最后,学生缺乏良好的创新习惯,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启发等。
1.2 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不足。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以“导学法”为主,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需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侧重于“引导”。而过多的引导让教师变成课堂的“主体”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2.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2.1 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传统的数学学习,通常采用大量的练习来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这就成为限制学生数学理论学习的阻力之一,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通常依靠大量的练习来进行实现,没有充分的重视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征,造成教学变的枯燥乏味,这与学生好奇心重、探究能力强的心理特征相冲突,其实我们的数学练习不应该被局限在课本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2.2 注重构建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数学现象,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现象与数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勤于积累,勤于观察,同时把这些生活中数学的现象积极的向我们的数学课堂进行引入,在数学课堂的设计过程中积极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2.3 注重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课前通过预习对教材中所讲的数学知识,以及这个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通过现象归纳数学概念和规律,从而使学生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同时要求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归纳出自己不懂或不能理解的数学问题,并把这些不懂的数学问题进行记录,便于学生上课时向老师提问。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2.4 注重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联系,进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的表述,帮助学生进一步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让数学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有趣,进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通过直观、真实的数据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感受。
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如:某人将2000元人民币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到期后支取1000元用于购物,剩下的1000元及应得利息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若存款的利率不变,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共1320元,求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利息税为利息的20%);分析:设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为x,第一次存2000元取1000元,剩下的本金和利息是1000+2000x·80%;第二次存,本金就变为1000+2000x·80%,其它依此类推如以购买商品为例?通过这个问题的解答,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对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要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能力,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教育方法,不断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支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学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