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施

2019-11-27

读与写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主体考试知识点

朱 丹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实验学校 辽宁 盘锦 124000)

1.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这个名称最早应用于小学语文课。1950年教育部拟订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就规定“语文教材以阅读为中心”,并提出“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要点”。1956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稿)》,在阅读课部分规定“阅读教学的任务”,还指出“阅读教学的进行果取讲读法”,解释“讲读”就是讲解的阅读。同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阅读课”的标题改为“阅读教学”,强调“培养儿童独立地自觉地阅读的能力”。从此后,从阅读教学到“讲读教学”或“文学教学”,再到“阅读教学”或“阅读训练”,总体趋向于采用“阅读教学”这个名称。所以阅读是一个解码、译码还原作者本意,领会作者的意图的过程。它认为作品由于有读者的参与才有存在的意义。所以,阅读教学指的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学生)在一定的方法的指导下,与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即个体以语言为中介,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塑造情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2.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2.1 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原则。《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阅读教学的首要原则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原则。

2.2 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统一原则。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根互相渗透的线素,一是认知线索,一是情感线索。语文教育家张鸿荃曾概括过审美鉴赏的过程是“观——品——悟”。阅读教学既能产生课堂吸引力,也为课后学习储蓄了推动力:既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宏观整体性、系统性,也在微观上解决了阅读教学的应用性、操作性,无疑代表了现代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它不仅仅追求情感的替代满足,而且要求审美主体对作品的形式、情感、意象、底蕴等进行多层次的扫描,这就要求主体有较高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中认知与情感相互滲透尤为重要。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3.1 唯书本,使学生阅读兴趣的锐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阅读文本就是教材。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方式就是教师千速一律的讲解、分析练习,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与教材进行亲密接触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经典名著、时文选粹等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在狭的文本观中与学生失之交臂。阅读体验的过程是同化文本意义为自我意义,以实现新的‘自我’的内构建过程。”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很多学生乐衷于网络、电视。学生变得比较浮,很难静心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对文学的迷恋也大大降低了。尤其在网络中,学生对广泛的阅读信息缺乏筛选能力,很多表现为漫无目的的无效测览,还有热衷于游戏、聊天等,阅读较为娱乐化。

3.2 唯分数,使学生阅读目的变得功利化。当今学生的阅读种类绝大多数为教辅类图书,在笔者所教班级,基本人手一册,其中有的学生门门科目都有。很多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范读其中的美文,目的不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是其中的美文经常在考试中会成为阅读理解题型,而且文体、文题等内容也是学生写作好的范例至于名著阅读方面,任课老师忽视指导,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层面,只是在考试前把名著的人物、重要情节、主题思想和主要艺术特点罗列出来加以突击、强化。这样在某一点上,作品就是艺术家和阅读者共同的产品。能力训练上,不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情感因素,不注意与课文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教语文似平只为了讲清楚若干个知识点,用这些“知识点”来解释课文,其实这些“知识点”与语文能力不能划等号。“知识点”因不带有感情色彩,不过是些零碎的符号。

3.3 评价手段过于单一,难以体现成长性。在现在的初中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标准是分数,评价方式是考试,概括而言,就是教师以考试的分数来评判每一个学生。为了进一步关注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情况,现在的考试已经细化到周周测、月月考,虽然现在学生的最后成绩单上的评价标准有了改变,加入了综合能力等多种标准,但由于很多教师缺少具体实施评价的方案,最后只是随着印象来打分。显然,学生在这种评价标准现已成了考试的工具,学生的成长性根本无法在这种评价标准中得以体现。而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就是你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在同轨班级中的排名,甚至这也是有些学校作为教师末位待岗制的标准。

4.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性策略

“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起着将主体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衔接、贯通,并帮助主体完成认识升华的作用,它引领主体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它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通道,使主体可以深刻地理解事物,体会到他人的情感,实现移情、观念的转唤。”身心参与的体验性策略就是学生身心真正地参与课堂中,以自身的主体经验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在理解课文、习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获得关于人生、世界的各种意义、建构完满的个体精神世界。具体含义: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是核心,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感悟是其主要方式,智能教学和情境教学相统一是其目的。

猜你喜欢

主体考试知识点
论碳审计主体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