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分层理念的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探究

2019-11-27

读与写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因材施教分层

赵 江

(四川省江油市新安镇中心小学 四川 江油 621700)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要求也在提高,需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促进整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而不是针对部分优秀学生进行教学,因此需要重视学生对分层理念的运用,加强对班级学生具体情况的分析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开展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1.基于分层理念的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识情况都是有差异性的,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公平,实现对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不过在实际的数学课程中依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影响了教师对分层教学理念的运用,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

1.1 在数学课程中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在目前的数学课程中不少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一味的认为小学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灌输和指导,从帮助学生奠定数学知识阶段,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甚至不愿意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影响对全体学生的数学教育,使得理想的数学教学目标没有达成。

1.2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数学课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也都有着各种不同,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但是由于教师们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很多时候都是以对学生的统一教学为主要方式,即使实施分层教学,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得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效果不高,而且教学过程枯燥,没有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2.基于分层理念的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的策略探究

2.1 针对学生个性差异,明确数学课堂的目标。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作为分层理念应用的重要实施者,也是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直接执行者,对学生的数学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研究,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性,根据这种情况明确数学课程教育的目标,有效的运用分层理念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在课前、课上和课后进行有效的教学分层,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提高和进步,培养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异步成长,实现对学生的整体教学。

2.2 制定数学教学目标,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更是的体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教学提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关于“运算定律”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确定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对运算定律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关于运算定律的应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对于一些学困生,教师可以详细的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对运算定律进行分析教授,指导学生能够进行基础的运用;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知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完成一些小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对于优等生,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并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因材施教措施的有效开展。

2.3 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开展对学生的课后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授课,还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准备好对学生的课后教学,适应分层教学理念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开展对学生的课后教学。课后教师本身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巩固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对学生的课后教学引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关于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课后的习题训练,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数学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分别完成普通、中等、较高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的深入探究和巩固,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引,让学生能够对课堂知识形成一个完成清楚的认识,并在之后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评价,实现数学课程教学的因材施教。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因材施教分层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有趣的分层现象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