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11-27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成长中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与品质,涵盖人生价值、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法治观念、心理健康及道德品质等内容。研究实践表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能够把传统的知识教学上升到育人高度,有助于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时培养核心素养
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是初中生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与条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社会现象,并大胆提出疑问,在不断的质疑与释疑中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社会体验,从而推动自身核心素养的快速提升。例如,在教学有关基本国情的内容之前,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及教材内容恰当设计教学内容。具体来讲,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以调查方式透彻了解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情况,并在课堂把自己的调查心得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人群的生活状况及环境资源等,从而使学生对我国贫富差距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情况有明确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观察情况谈一谈自己眼中的中国梦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认为中国梦是让群众收入越来越高、生活得越来越好;有的学生认为中国梦是社会越来越文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观察与理解恰当总结:大家眼中的中国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从而让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生活。那么,我们作为祖国新一代,应该怎么做呢?这样,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感,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在引入榜样人物故事时培养核心素养
初中生普遍较为感性,且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要想有效培养他们的政治核心素养,就要为他们树立榜样人物,从而给他们提供学习及努力的方向,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恰当选择教学案例,用充满正能量的人物与事件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与教化学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的“诚实守信”时,教师就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全国道德模范刘延宝因对首长的一句承诺一家四代守护烈士陵墓60多年的事迹,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忠义守信赞曲。当学生们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就道德模范人物的诚信意识进行分析,逐步深化对诚实守信价值的深刻理解,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将诚实守信这一优秀品质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最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时培养核心素养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陈旧、乏味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阻碍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借助新颖、别致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彻理解教材中的生命价值、小康社会、法治要求、道德标准等内容,为核心素养的优化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中的《维护公平正义》时,教师如果直白地告诉学生“要公平地对待所有人”,那么,这种枯燥、生硬的语言极易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用实践教学法组织课堂。具体来讲,教师可准备一些糖果,在新课导入时分发给学生,但是有些同学分到6颗糖,有些同学分到1颗糖,有些同学一颗也没有。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评价分糖活动。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这是不公平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就教学重难点进行细致讨论,从而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法治观念及道德品质,从而更加主动地维护各种法规制度的尊严,进而更加公平地对待他人,最终获得核心素养的显著提高。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有效形式,也是优化育人质量的关键途径。因此,教师应明确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并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以便成长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