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日志本 记载大学问
2019-11-27曹金花
曹金花
(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江苏南通 226010)
引 言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同时兼具机房上课的环境特殊性,如何通过一些辅助性的策略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课堂的日志记载是教师表达自己的活动、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好方法,那么如何记载?记什么内容呢?信息技术课堂的日志记载里面确实装着大学问,我们可以尝试记录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录使用情况,使机房管理日常化
学校的机房是学生实践计算机信息技术操作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要地。由于信息技术课是基础课程,各年级、各层次班级都需要开设,所以机房的使用率非常高,信息技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对机房实行科学的管理,这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
学校对机房常规管理的办法是制订科学的机房使用规章制度,如机房管理员的值班制度、机房安全消防管理制度、机房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机房设备维护制度等,这些都是对机房管理的常规要求,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课堂日志记载本的实时记录,使机房的管理实现日常化。通过记录,教师可以更快地掌握机房电脑的使用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证每节课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发现某台学生电脑蓝屏,那么在课堂的日志中,就需要进行记录,因为蓝屏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因为电脑超频过度,也可能是因为内存条接触不良或内存损坏,还可能是硬盘突然出现故障,当然也有可能是电脑中病毒或者电脑温度过高。教师应该根据日志记载,及时找出原因,做好日常的监督,多关注设备的使用和变化情况,确保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机房的管理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教师如果能够在日志中记录好平时的使用情况,将机房管理日常化,再加上定期的维护,就能大大地减少机器的软硬件故障,提高机房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记录教学过程,使课堂流程合理化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双重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具有知识性、可操作性、技能性和工具性特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设施,通过操作计算机访问信息库为信息资源,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过程时,应该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强调师生、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1]。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四个环节:一是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二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是精讲点拨、反思深化,四是展示点评、巩固总结。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日志记载中就可以记录教学过程,以及每个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每次的记载都是调整课堂流程及内容安排的依据。例如,在教学《数据图表与分析》一课时,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笔者设置了欣赏演示动画进而自主学习图表的制作的活动。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过长,而且任务的完成度不高。因此笔者在当天的课堂日志中如实地记录了这一情况,随后将课堂流程进行了调整,将精讲点拨融入了这个环节中。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笔者请学生演示,针对学生演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和指导,重点强调图表制作的具体注意事项。在后面的课堂上,笔者发现这样的调整不但增强了师生的互动,培养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够让课堂流程更加合理,学生对课堂的知识点也能落实到位,课堂作业也能及时、圆满地完成。因此,如实地在课堂日志中记录教学过程尤为重要,这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地调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记录学生状态,使课堂气氛活跃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地追求课堂组织的严密性,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状态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上也容易出现学生厌学,注意力分散,各行其是的情况,最严重的情况是学生的无所事事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最终教师连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教与学的任务都无法完成。
有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如果发现学生的状态不佳,要及时记录,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如果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环节的设计问题,教师就要重新调整设计,力求达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起伏跌宕、收尾余音环绕的效果;如果是因为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学生不感兴趣,那么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每个活动案例,关注时事热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找到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以丰富教学内容;如果是因为课堂知识点复杂,任务难度大,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来活跃气氛,也可以通过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信心,或者偶尔幽默一下,偶尔调侃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也有可能是当天学生身上发生了一些事情影响了其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询问了解情况,适时开导,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
总之,教师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点拨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及时观察,用记录日志的方式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教学的内容,调整学生的状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接受探索知识的过程,让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四、记录教学后记,使课堂反思习惯化
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对教学整体过程的自我评析和反省,著名教授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教学后记不仅能够促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每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每节课发生的“意外”都是不确定的,因此,教师更需要通过记录教学后记来进行反思。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由于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设备的特殊性,再加上所有教学及结果都通过计算机来呈现,所以这样的课堂会出现更多无法预估的可能性,对教学充满了挑战。教师需要回顾自己的课堂,将教学情况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反思和优化来增强自身的课堂应变能力。
教师可以在日志中问问自己:“本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抓准?”“活动设计难易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有没有令自己惊喜的环节出现?”“哪个部分需要进一步改进?”也可以在日志中记录学生的课后提问及对课堂教学的建议等,把这些作为充实教案、改进教学和总结经验的依据。教学后记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日志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只有记好教学后记,使课堂反思习惯化,才能激发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专业素养,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结 语
小小的信息技术日志记录本,藏着大大的学问。作为一门年轻且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信息技术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希望,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极强的学习敏锐度, 更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社会变化,并通过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以此来实现自我能力的更新。通过信息技术课堂的日志记载,教师能够实现信息技术机房管理的日常化,让信息技术课堂流程更加合理、气氛更加活跃,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