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019-11-27

读与写 2019年18期
关键词:阅读者读书笔记文本

肖 垚

(贵州省织金县后寨苗族乡中学 贵州 织金 552100)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2.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阅读能力

2.1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大胆探索课文,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到最大限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遇到疑难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问,教师适当点拔,他们就会豁然领悟,这样自学后的效果往往比教师直接讲要好得多。叶老说:“教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可见,语文教学要讲在学生困惑处、谬误之处或见不到之处,这种讲可称为“精讲”,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才能高涨,才会在探索中求得快乐。

2.2 教师应创造一种和谐、平和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设想提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像。如教《孔乙己》可引导学生想像孔乙己的结局,并让学生将想像的情景描述出来。也可鼓励学生动手查阅一些资料,如在教《鲁迅自传》,可让学生去查阅有关文字资料或向老师朋友请教,补充课文叙述较简明地方,这些,既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与主题把握较全面、深刻,然后让学生模仿鲁迅自传的形式,写一篇自己的小传,这样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同时,对于课文的一些疑难问题,课堂时间讨论往往不能深入,教师可引而不发,留下余兴与问题让学生课后互相讨论、切磋。一个人阅历与思维往往有其局限,而通过互相讨论形式,能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把握更全面、深刻。

3.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层次

读书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自身条件的影响,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有难度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层次。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学生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在教学设计的层次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4.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率。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我们要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进而学会做读书笔记。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阅读理解文章。

另外,要有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其基本要求是:准确、流畅、有感情。坚持不懈的训练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好的语感既可以增强对文章情感和技巧的感悟,又可以促使自我的书面语和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相比照,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良好的背诵习惯不仅可以锻炼出良好的记忆力,掌握丰富的知识,还可以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阅读者读书笔记文本
高中语文阅读之“读书笔记”应用探究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阅读者的春天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阅读者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