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初探

2019-11-27李选琼

读与写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语感情感过程

李选琼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岔中心学校 贵州 遵义 563101)

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该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改变应试化的语文教学模式,立足新课改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积极开展朗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学习的语感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1.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1.1 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功。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同样重要,是构成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有机元素。而朗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朗读教学的开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内涵的理解,实现情感和语感的有机统一;其次,朗读作为一项“有声语言艺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由此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功,朗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1.2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语感,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对语言类科目的学习而言,语感直接决定学生语言学习效果,语感的形成至关重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最佳途径。首先,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文本,把握节奏、卡顿、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而这个过程,有利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韵律美、结构美和节奏美,实现对文本整体美的感知;其次,长期的朗读,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有利于让学生朗读的语言更加流畅、语言的感悟能力更强,同时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高。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开展,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

1.3 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是“口诵心惟”,即朗诵、朗读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朗读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思维,让学生品位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1.4 朗读有利于强化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很多优质的朗读素材,如优美的散文、诗歌、古诗词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这些优美的素材开展朗读,是强化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火烧云》、《海上的日出》等文章,通过优美的语言描写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给人展现美好的画面,有利于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增强美的体验和感受,实现审美教育的效果。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对策

2.1 强化音准训练,指导朗读技巧。音准,是决定学生朗读效果、朗读能力的直接因素。如果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吐字不清、发音不准,又如何实现良好的朗读效果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基本功练习,提高音准,夯实朗读基础。首先,强化对学生的普通话训练。对学生的普通话训练,应当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教师应当在识字、拼音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发音,如平舌音与翘舌音、鼻音与边音、儿化音、变调、轻声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奠定基础;其次,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笔者在执教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唱读、喊读的现象,这样的朗读形式,往往让朗读缺乏美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韵律、节奏、停顿、重音以及文本的思想情感的,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奠定基础。

2.2 开展多样化的朗读训练,丰富朗读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切记避免单一化的朗读模式,而应当通过多元化的朗读训练模式的开展,不断丰富朗读形式,给学生新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首先,开展话剧式朗读的模式。一般而言,小学语文的朗读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无论是格式还是朗读方式都相对固定和单一。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话剧式朗读的开展,指导学生对故事类的文章进行朗读,有效地丰富了语文朗读的形式,取得了好的朗读效果;其次,脱离课文,变朗读为朗诵。一般而言,小学语文的朗读主要是对照课文进行朗读,笔者在教学中,结合一些比较经典的文章,指导学生脱离课文进行朗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2.3 小组合作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个人朗读、小组朗读或者是集体朗读。一般而言,个人朗读的模式,会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的开展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朗读的过程中相互指导和评价,让学生懂得倾听同时把握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种高效的朗读模式。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语感情感过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