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探析

2019-11-27方兴平

读与写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新课程价值观素质教育

方兴平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铁厂镇铁厂小学 贵州 遵义 563134)

所谓:“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古往今来,“德才兼备”都是国家选用人才的基本标准。有才无德,其行不远,不堪大用,而有才有德之人,方是“贤人”。由此可见,“德”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个人品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要求,积极通过德育的渗透,落实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育,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探索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及途径。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主要原因如下:

1.1 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使得德育的渗透成为必然。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其中,“工具性”是语文作为交际和使用的工具,被人利用的特性;而“人文性”则是语文传达人文价值的属性。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功能,决定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成为必然,是教师传达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必要性。

1.2 素质教育的发展明确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标。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呢?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国家人才选拔中“德才兼备”的标准,积极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夯实学生的人格基础,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发展,决定了教师应当摒弃单一的应试化教育模式,将“德”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那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状况如何呢?笔者在执教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当前,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教育基本处于缺失的状态。教师不注重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心理等引导不足,导致小学生的一些思想、行为习惯等因得不到好的引导而出现偏差。同时,德育教育的缺失,难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对策

3.1 以课本教材为依托,渗透德育教育。入选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有较为深刻的含义,立意比较深远,作者一般也有着比较坎坷的经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所以,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过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故事,自然地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从这些故事当中给学生一些人生价值观的指导。提高学生对于积极向上人生观的认可度,从而自觉地树立远大的理想。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具体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台湾的一所小学,看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感人场景。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篇文章提出以下的问题:当时,台湾的教师和学生要学习汉语言文字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他们是否克服掉了,他们采取什么方式克服的?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是为了什么?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懂得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克服,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2 立足语文教育的各环节,积极渗透德育。我们学习小学语文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非常自然地渗透道德教育,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等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会从某些角度渗透一些道德规范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古诗词作品的时候,里面所呈现出来的一些价值观,可能与当下的会有一些不同,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不用,时代不同了,哪些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要继续保持,哪些需要摒弃,这些都要有辨证思考才能让学生做到真正理解。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在学习记忆这些汉字的时候,他们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明白汉字构字的内在原理,从中学到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3.3 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渗透德育教育。为了更好塑造学生灵魂,确保学生素质全面提高、陶冶情操,语文教师在日常中还应注意以身作则,要想将学生素质提高,首要要把自己的素质提高。在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借助自己的示范指导学生。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做到礼貌用语前,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在校园中碰到学生热情与他们打招呼,和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求学生书写工整,那么自己在为学生板书的时候也应特别注重书写的认真规范。这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扮演好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提高德育教育成果。

综上所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立足新课程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要求,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新课程价值观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我的价值观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