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11-27张兴碧

读与写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人文学科

张兴碧

(贵州省余庆县苏羊小学 贵州 余庆 564407)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要求现代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德育的渗透,有利于改变过去单一的应试教育现状,改变重知识传授轻品德教育的人才培养现状,实现好的语文教学效果。本文中,笔者结合小学语文的教学,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对策。

1.新课改下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育应试化的现状比比皆是。这种应试化的语文教育现状,影响了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功能的发挥,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必要性:

1.1 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虽然说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了许多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使得很多地区的学习依然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是将重点放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忽视学科本身的“人文性”,最终使得学生每天的学习都是一些读书认字,导致语文教学德育作用发挥不足。出现这样的教学现状,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业务水平息息相关。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改变当前语文学科“人文性”不足的问题,能够让教师同时关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最终使语文学科的教育呈现多元化和全面化的发展。

1.2 有利于完善小学语文德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德育教育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家乡教育、开展生活常识和安全教育等。从德育教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对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内容是比较宏观的阶段,而在实际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更加微观的角度进行语文德育教育,以充实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从更加微观的角度践行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这对于完善小学语文德育内容、充实德育教育目标具有积极的作用。

1.3 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现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理念,充实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促进良好语文教学效果的实现。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让小学语文的教学显得“有血有肉”,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结合以上分析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该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渗透积极的德育教育呢?

2.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贯彻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德育教育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渗透德育教育。本质上,课堂是德育和智育结合的有机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离开智育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教育从属于德育,德育只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附属教育。例如,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法,引领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习和理解课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在此过程中,渗透一些思想上的内容,使语文教育得到有效的升华,全面提升教师的语文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情感熏陶法,渗透德育教育。情感熏陶法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立足教学的内容,通过音乐、视频等教学方式,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2.2 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当前,教师的语文教学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而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渗透积极的德育教育。本质上,课外活动是教师贯彻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例如,安全教育就是课外活动教育的核心,教师可以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此外,课外实践活动一般都是团体性的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团结协作、如何相互包容,这些都是教师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总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积极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3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每个小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比较有教育意义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人文性的知识,并懂得如何将这些知识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德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有效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完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内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等方式,积极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人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超学科”来啦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人文社科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