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2019-11-27项烨
项 烨
(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小学,江苏常熟 215500)
引 言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国家越发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能力随之成为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1]。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解决。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多数教师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忽视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喜爱,影响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质量[2]。由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其人格塑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信息技术教育入手,切实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各领域中。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大力需求,需要将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的启蒙阶段,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最大限度地践行信息教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
由于目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较低,并且时间的推移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逐渐减弱,所以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术在学与用之间的转换,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忽视
就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将教育重心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常规科目的教学上。因此,信息教育作为实践性学科,一直以来没有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新课程改革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小学时期的信息技术学习显得尤为关键。
信息技术教育的缺失导致教育体系的失衡,一些学校信息技术的授课任务甚至由其他学科任课教师替代,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日常教育教学任务的有序开展,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影响十分恶劣。
(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当前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忽视,导致师资力量不足,这种不足不仅表现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欠缺上,也表现在部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落后上。部分教师对于较难的知识难以理解,这导致其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困难。多数偏远地区由于教育资金紧张,并未建立相应的网络设施,加之学生技术基础较差,无形之中增加了信息技术的教学难度。
(三)可行性教学计划的缺失
小学时期的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初期接触互联网的小学生而言,其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对整体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正是因为可行性教学计划的缺失,导致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较为松散,加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种种因素的结合导致学生无法意识到信息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很自然地将课堂教学当作游戏时间,导致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极大地阻碍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教学方式单一落后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视操作技术的训练性学科,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倾向于使用联机教学的方式,在融合专业知识与操作技巧的基础上为学生预留集体展示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此教学过程本身并无问题,但其关键在于一些教师未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考核。由于考核制度的缺失,学生对练习过于懈怠,学生喜欢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游戏或娱乐,练习成果差强人意。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对游戏充满好奇与渴望。若教师没有及时进行监督与管理,学生极易荒废课堂时光,最终导致游戏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同时也降低了信息技术的课堂质量。
(五)实用性应用的缺失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没有真正将信息技术的培养落到实处,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生活实践的应用与融入,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融合,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这就造成学生缺乏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运用,只会纸上谈兵,实践操作能力差,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观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任务的重心逐渐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发挥自身指导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双方共同反思自身的错误与不足,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创新思维,成为新时代的主人。
(二)趣味性的课堂导入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可操作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还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性,结合学科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日常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育实践性,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符合当下流行趋势且贴近学生喜好的游戏,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以打字练习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在游戏中设计机关,让学生在闯关过程中领会空格键与回车键的用法。同时,为学生设计不同题目的打字游戏,如让男生玩《反恐精英》的打字游戏,女生玩《钢琴打字》游戏,兼顾男生与女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让游戏化教学发挥最大价值。学生能在游戏中强化指法练习,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质量。
(三)营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旨在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其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践。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将其与生活有机地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的体现。
以“制作主题小报”的教学为例,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暑假时间,走出家门,观赏外面的世界,将拍摄的图片制作成小报。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受到家长工作的限制,无法实现旅游心愿。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图片及视频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实现以度假为主题的小报。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世界,不断地提升自我,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实际操作,教师应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学需求,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家长也未必会让孩子在家使用计算机,学生学习了知识却得不到实际锻炼,而在下一周的信息课上又需要学习新知识,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科学地规划教学内容。在新授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练习旧知的操作,在此基础上抛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新知教学,为学生拓宽思维,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构建多样化教学评价机制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积极的规范作用。教师应不断完善现有的评价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倡导评价机制的生活化发展,完整呈现其应用实践的全过程。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课堂笔记并及时记录与评价。以绘画工具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电子工具独立完成绘画创作,并上传到课堂成果共享平台,让学生相互欣赏与评价,最后由教师提出专业意见。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取得理想的信息技术教学成果。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已经迈入全球信息化时代。现代社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小学阶段的信息教育成为信息技术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要从自身教学观念入手,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趣味性的导入环节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