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美术课堂创造的魅力
2019-11-27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唐海容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唐海容
在美术教学中,手工是一种培养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动手制作能力的教育过程。它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占了不少比例,在美术教学中,相当注重于手工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点燃趣味火花
鲁迅先生曾说: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看之人为之兴感怡悦。然而,美术课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兴感怡悦”上,它在给人提供了“兴感怡悦”的娱乐欢快的同时,还执行着另外一种崇高的使命,即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美术课和美术活动课(欣赏、设计、手工制作、参观、绘画、书法、练习或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小学美术课教学,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兴趣,同时又使他们学有所长,掌握将来为社会服务和独立生存的本领,主动活泼地学习,和谐全面地发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一个精美的手工,谁不喜爱呢?谁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呢?我就是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来开始我的手工教学的。每当一个漂亮的手工范作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可活跃了,羡慕、惊叹之余,纷纷取出准备好的手工工具。在制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做到三点:一是多做语言指导,少动手示范。教师一旦与学生一起操作,就会减少学生动手过程中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养成在制作中的依赖心理。二要允许失败,鼓励后进。当学生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时,我鼓励他多动脑,反复试验,做坏也没关系,可重做。三要多鼓励,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促进了学生制作手工的积极性,鼓励了学生勤动脑。学生对制作产生兴趣,课后、双休日也要求做些小手工。教师就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简便易懂的有图示的手工资料,供学生课后自学、自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逐步养成勤动手、爱动脑的好习惯。
二、点燃启发的火花
每个手伸出来,五指总有长短;学生也一样,其发展水平、智力状况、动手能力总存在着差异。面对一个新事物,有的学生反应极快,能领悟;有的学生却茫然,无从下手。好的做法是:利用集体这个大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以好促差,共同进步。例如,执教《灯罩》一课时,一开始有的学生无所适从:立体的、又复杂、难度较大。然而,有一位学生做好了,我赶忙表扬他,并把他的作品搬上讲台,让其他同学观察、受启发。许多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得到点拨,迅速动起手来,在进行手工创作时,学生也是在相互启发中取长补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点燃思维的火花
由于学生间相互影响,思维容易受“定势”作用,导致其手工创作有大同小异之感。因此,教师竭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允许异想天开。在材料选择、外表装饰,尤其在造型设计方面要求学生奇思妙想,与众不同,有意识地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了智力、锻炼了动手能力。在《笔插》课中,为了与别人不一样,不少学生在笔插的形状设计上翻了花样:有的设计成一个胖娃娃,有的设计成唐老鸭、米老鼠,有的设计成机器人……还有一位学生竟把书中的单层笔插改制成双层笔插,且层与层间留有空间,比范图更科学、更实用。例如,在《椅子》一课中,学生根据课本上实物的启发以及自己的想象,设计出许多市场上买不到、也见不到的“椅子”新品种。且听听学生给它们取的名字吧:空中吊椅、超级椅、两面椅、螳螂椅、滑滑梯椅、大炮椅、秋千椅、大桥椅……它们有的可翻转、可摇摆,有的可折叠、可升降;有的像大桥,或像只鸽子,或像颗红心,或像俩人并坐……学生的智慧火花一旦闪现,连老师也惊叹!
四、点燃美的火花
一个漂亮的手工作品,很难让人有震撼之感,然许多个手工作品放在一起,哪怕有拙劣的混在其中,其效果却是令人惊讶的。几乎每堂手工课结束前,教师总让学生把“杰作”汇集起来,摆放在一张大讲台上,在全班进行“展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看着集体的作品,往往惊异:“我们能做出这么美、这么奇特的手工作品?”可想而知,许多个同一主题,不同形式色泽的手工作品,组合成了一个完美的画面。它们在造型、色彩等方面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和谐而又有变化,整个画面显得宏大而富有情趣。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接受了一次美的教育、美的陶冶。
有些事物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利用简笔画却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学生理解加深,记忆牢固,教学效果甚佳。简笔画是创造情境教学的一种方法,使学生感知处于兴奋状态,引起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在诗歌中要注意根据诗的意境进行绘画。使学生在画中学,学中画,既提高绘画能力,又发展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作为以新课改为载体的美术课和美术活动课,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是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等教育所不能也无法代替的。努力开足并上好美术课和美术活动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无疑是更新课程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实行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必将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和世界和平事业的突飞猛进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