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19-11-27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李彩香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李彩香
层递式教学是指将写作教学目标按照层次划分,教师根据学生主体特点按步骤、按计划实施教学计划,通过逐层递进的方式实现最终教学目标,进而逐步提升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写作指导缺乏目标性与层次性,使得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中存在逻辑不清、结构不明、语言苍白等问题。针对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夯实语文知识基础,发展独立观察与思考的能力,调动语言文字表达的兴趣,拓宽文字表达的想象力。具体来讲,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词句训练,夯实作文基础
小学阶段学生作文能力主要体现为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述客观事物,表达内心所想。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有限,在词语选择与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在作文内容梳理上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针对此,在小学语文作文层递式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首先要从基础入手,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将句子写得通顺、完整,进而为更加复杂的作文表达做好准备。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填空练习:“天空飘过片片白云,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用“要么……要么……”“因为……所以……”造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想象,在检查学生句子的同时,教师应注意说明句子结构的逻辑性,引导学生体会句子在情感抒发中层层推进的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仿写句子、扩写句子等,让学生在句子训练中奠定语言基础。
二、立足学生兴趣,明确作文目标
兴趣是学生作文表达的前提,学生只有针对某一作文任务产生了表达的欲望,才能够调动积极情感,收集资料,整合信息,认真观察思考,进而完成写作任务。但是,目前许多小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缺乏表达的兴趣,更多的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写作,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写作效果。针对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调动、激发,并利用作文目标引导学生不断完善作文内容。例如,在学习了《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后,教师为学生安排了“保护益虫”的写作任务,在写作指导中,教师先利用谜语、故事等导入蜻蜓、青蛙、蜜蜂等常见的益虫,并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与这些益虫的有趣故事;最后,教师确定写作目标,要求学生从保护益虫、保护动物的角度写一篇自己的心得体会,以调动学生自主表达的积极性。
三、融合现实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将自己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才能够让写作充满魅力。目前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生活化理念的培养缺乏重视,作文表达更多的是单纯的想象,而不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灵感、素材,这就导致学生的情感表达空洞、乏味,缺乏实际意义。对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渗透生活化理念,将学生引入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用更加真实、自然的笔触描绘生活。例如,在学习了《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文后,教师从文章中那个充满生机和温情的园子入手,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从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一次有趣的事入手,将灵动的笔触深入现实生活中,从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中提炼浓郁情感,让文字、语言的表达更加真实、真挚。
四、激发学生想象,拓宽表达思路
想象力是创作的精髓,写作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单纯描述,它是融合了客观实际与主观想象的一次全新的展示。小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其在创作中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希望将自己的想象用语言、文字展现出来,但同时由于其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上的欠缺,导致其想象力难以形成直观、生动的信息。对此,在小学语文作文层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引导与培养。一方面,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出发,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想象力的展现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尊重、鼓励学生想象,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强化学生主动表达的内在动力。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的启蒙阶段,在组织语言、主旨提炼、情感抒发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基于此,教师应采取层递式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在层递式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提高写作质量,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