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9-11-27

名师在线 2019年8期
关键词:摩天轮教师应笔者

徐 超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花园乡中心学校,安徽池州 247200)

引 言

问题串简单来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的问题串教学理论水平较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问题串在教学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问题串。但有些教师对问题串的理论基础掌握得还不是很充分,在设计问题串时会遇到障碍,从而导致问题串的质量不是很高,有些问题甚至是无效的,这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深入学习问题串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问题串的教学水平。

其次,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设计问题串时,只考虑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却没有分析学情,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疑惑和困难有所忽视,设计出来的问题串并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问题串的教学效果十分有限。基于此,教师在设计问题串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还应该考虑学生当前学习中的问题,将问题串和学生的疑惑有效地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问题串的形式有很多,如并列式、递进式等,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递进式和并列式的问题串设计起来比较容易,且能够帮助教师轻松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对其他的形式使用较少。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觉得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固定,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应分析每种形式问题串的独特优势,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串,综合利用问题串的各种形式。

二、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问题情境,学以致用

人们经常说:“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到解决办法。”由此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1]。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

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使其对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还可以促使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来解决问题,找寻问题的答案[2]。日后学生还可以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乘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以学生经常去的游乐园为情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妈妈带着大宝和二宝去坐摩天轮,已知摩天轮共有12 节车厢,其中有5 节车厢每节只能坐2 个人,另7 节车厢每节可以坐4 个人。那么,(1)从这个情境中,你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2)5 节小车厢总共可以坐多少游客?(3)7 节大车厢总共可以坐多少游客?(4)摩天轮中所有的车厢一共可以坐多少游客?去游乐园玩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情,以乘坐摩天轮为情境,提出摩天轮可乘坐游客人数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在思考时产生联想,使其回忆自己在坐摩天轮时的画面,增强了情境的真实性。

(二)趣味化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从而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而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具有新鲜、直观、有趣、生动等特点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出了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最终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猜出了是日历。之后笔者请学生说出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等节日的日期。接着,笔者又说:“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最后笔者带领学生认识年历,提出了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 天,哪几个月是30 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等问题。由此可见,通过谜语展开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快速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三)连续性问题情境,层层深入

问题串中的问题可以是并列的、连续的,也可以是对比的,无论是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3]。问题串的问题不是随意设计的,是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出来的。在设计问题串时,教师要明确问题的中心,通过一个个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核心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时,笔者设置了如下题目:有三只松鼠去采摘松子,第一只松鼠摘了15 个松子,第二只松鼠摘了19 个,第三只松鼠摘了21 个。请回答如下问题:(1)用两种方法计算一共摘了多少松子?(2)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吗?(3)你能找出其中包含的规律吗?(4)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那么加法结合律应该如何表示呢?(5)加法交换律是a+b=b+a,加法结合律是(a+b)+c=a+(b+c),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这五个问题明确地指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以及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同时每个问题之间的联系都是层层递进的,只有解决了上一个问题,才能继续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解答。

结 语

总而言之,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问题串的优势,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真实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思考问题、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摩天轮教师应笔者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摩天轮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摩天轮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坐摩天轮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