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课堂观察 推升教学反思

2019-11-27

名师在线 2019年8期
关键词:负数笔者游戏

徐 燕

(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丁店小学,江苏如东 226412)

引 言

课堂观察是课堂反思的基础,而有效的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优化教师的课堂组织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高效数学学习[1]。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升课堂观察质量,回顾教学过程,推敲教学细节,在具体教学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理论学习,确定课堂观察的范围

研究课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技巧的重要途径。课堂观察作为课堂研究的前提,要求教师在其中发现真实、有代表性的问题,以便在之后的研讨和反思中做到有的放矢。

从数学教学角度来观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教师展开课堂观察的重要依据,在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后,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怎样学,教师如何引导,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要立足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2]。

结合2011年版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课程标准的对比,笔者认为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尤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偏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意识偏弱,对生活中的问题不敏感,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扼杀,主动探究意识淡薄,不适合学生的成长。(2)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终身学习应该成为学习者具备的态度和能力,而自主探究就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推动学生的多样展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3)学生的信息素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其中一个关键理念是要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未来社会人才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包括信息化资源。

二、拓宽观察视角,提升课堂观察的质量

课堂观察的方式多样,在教研活动中,听课教师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可以对照课堂观察表记录本节课的亮点和可改进之处,在之后的研讨活动中与授课教师共同交流。在个体研究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录制课堂教学过程,并在课后反复研究,进行课堂反思。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在观察中要拓宽教师的观察视角,展现课堂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真正激发课堂观察的作用,提升课堂观察的质量,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

例如,在教学《周期排列的规律》时,笔者首先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从盆花的排列规律出发,找到“按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第11 盆花是什么颜色”,预设学生会找到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列举、画图、用符号代替、列式计算等,但是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除法计算的方法,即便笔者追问“有没有不同的方法”,也只有寥寥几人给出了不同的思路。反思这一环节,学生选择计算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学生已经接触过这样的周期排列现象,他们用除法来解决问题的想法根深蒂固,在问题出现后,学生立即调用了以往的知识经验。在学生的潜意识中,除法是有效的解题方法,也是便捷的解题方法。那么,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可以促成学生的解题方法多样性吗?笔者沿着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发现如果将例图呈现动态化,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想法可能会呈现多样化。在下一节研究课中,笔者让学生按照这样的规律画一画,想一想“第11 盆花是什么颜色”,并在小组中展开交流。到了集体展示时,学生展现出来的方法就符合预期了。

三、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学反思的成型

真实的课堂观察能够引导教师反思,对教学精益求精,结合观察到的课堂现象与自己的思考,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这样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我们的反思就更具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温度计上填数时出现错误,于是笔者反复研究学习过程,试图找到学生错误的根源和教学中的疏漏。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问题出在以下方面:一是思维惯性的影响,因为学生之前认识的数都是正数,在零刻度线以上,越高的地方数值越大,而在负数的范畴,数的大小与数值的大小正好相反,数值越小,负数越大,数值越大,负数越小。学生在尝试练习时,对负数大小的认识比较模糊,容易将-10 上面两格的数填成-12,下面两格的刻度填成-8。二是学生对温度计不够熟悉,有的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2,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认识负数后,强化负数的大小比较,从原先的实际情境代入数轴,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进而发现负数大小的规律,让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大有裨益。

四、深化教学改革,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

建立在课堂观察基础上的教学反思更加深刻,更有生命力。在反思之后,教师应将想法付诸实践,验证反思的有效性。在经历尝试后,教师能够积累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到游戏,学生对游戏很感兴趣,但游戏存在不少弊端,如如何在游戏中控制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学习上。在观察了相关的课堂教学后,笔者对游戏的实施总结了几个要素:一是游戏要有针对性,要符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二是游戏要可控,不能因为游戏冲淡了数学课的数学味,否则游戏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例如,在《认识平均数》教学中,不少教师用游戏引入,学生很感兴趣,但是学生的游戏成绩不可控,在计算平均数时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且学生在游戏中更关注游戏的胜负,他们往往会忽略游戏背后的数学规律,那么这样的游戏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代替。

又如,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出现的不对等。不少小组交流流于形式,成为少数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甚至有些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完全游离于集体之外。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对小组交流做出了一些规定,如在组内确定角色并定期更换,决定成员的发言顺序,等等。

结 语

总之,课堂观察是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进行课堂反思的重要素材,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依托课堂观察,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同时展开必要的学习和思考,以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因此而受益。

猜你喜欢

负数笔者游戏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学好乘方四注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历经艰辛的“负数”
非负数|a|、a2帮你轻松解题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