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级教法 打造高效语用课堂教学

2019-11-27林清强

名师在线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言语文教师

林清强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福建南平 353400)

引 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构成了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传统教学注重工具性的发掘,而新课改大力提倡人文教学,一些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衡。唯有将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才能为学生带来健康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强化学生语用认知的实践运用,教师需要对教法和学法进行创新调整,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出发,为学生创设语感、语知、语用能力的培养环境,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

一、通过诵读提升学生的语感层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都是对诵读训练效果最形象的解读。小学教材选择的文本大多属于经典篇目,具有较高的诵读训练价值,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做出更多的教学引导,在诵读技巧、方法传授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示范诵读、学生仿读、演绎诵读、朗读比赛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形成语境体验,对经典词句、语段以及修辞等内容形成渗透性认知,提升学生的语感品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亲自为学生示范诵读,并给出听读要求:这篇课文详细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带有浓浓的年味,注意作者地方语言的运用,体会其表达的特色。教师开始诵读,学生认真聆听。因为是配乐诵读,诵读气氛很和谐,学生聆听得很投入,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也很丰富。在课堂回馈时,学生对教师诵读给出积极评价,对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展开集体讨论,对北京春节习俗进行梳理,其学习认知积累效果显著。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展开诵读,当背景音乐响起,课堂内书声琅琅,学生都沉浸在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功能展开诵读训练,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心理触动,学生在聆听和亲自诵读过程中形成的语感认知是极为丰富的。

二、通过梳理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

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预习、复习、梳理、整合、归结学习,引导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强化训练,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基础,为语用整体素质成长提供重要支持。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式、段落、修辞等,还包括立意、结构、主旨、表现手法等写作方面的内容,教师让学生根据学力基础展开语文知识梳理,对促进语用教学具有重要帮助[2]。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一则,其情节鲜明,自然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时,先对语文基本知识进行梳理设计:我们学习过很多童话,什么是童话呢?在这篇童话故事中,经过阅读梳理,能够找出哪些不熟悉的字词呢?对于童话故事情节和人物,你有哪些个性认知呢?作者对童话结构安排有哪些特殊用意呢?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个性阅读学习,并自发进行阅读互动讨论,逐渐达成学习共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学生都能对相关问题给出不同解读,其训练效果逐渐呈现出来。

教师为学生布设了阅读任务,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经过反复阅读、思考、归结,学生逐渐形成了系统性认知。语用训练呈现多元化特征,教师准确定位指导,给学生指明具体操作程序,帮助学生顺利建立学习认知。

三、通过鉴赏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言鉴赏是最为常见的语用训练形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活动时,需要让学生找准鉴赏角度,熟悉鉴赏顺序,进行鉴赏推演,最终形成鉴赏结果。小学语文语言鉴赏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让学生形成感性认知便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经典语言有特殊敏感性,通过语言鉴赏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觉能力,使其能够简单做出分析,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成长。

语用性语言鉴赏为学生语言学习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例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如果学生能找出语言表达技巧,分析其表现效果,这样的语言鉴赏学习才是高效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很快就找出经典的段落,并进行个性鉴赏操作。如有学生找到这样一段:“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学生在鉴赏时,主要从典型词语角度展开:围绕“美丽”一词展开描写,运用“坚定、刚毅、顽强、远大、执着”等形容词进行评价和归结,为我们树立了居里夫人的光辉形象。教师对学生鉴赏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课堂互动呈现和谐性。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学习感知的机会。从学生的具体表现能够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让学生找出经典的语段,说出喜欢的理由,并没有要求学生用专业知识来展开解读,这样的设计适合度更高,给学生带来的启迪效果更强。

四、通过仿写塑造学生的语用能力

仿写是语文教学训练中比较常见的训练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教学操作中,教师需要精选仿写内容,对仿写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仿写方向,这样才能形成新的学习成长契机[3]。仿写是语用实践训练的重要选择,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仿写训练,让学生在学习经典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认知。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对读写结合的最有力诠释。

在设计仿写时,教师需要注意以学生的生活认知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拓展学生学习思维。例如,在学习《忘不了的笑声》这篇课文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设计: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即将毕业的学生的表现。我们现在也面临毕业,如果到了毕业分别的那一天,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怀呢?分离场景是怎样的呢?不妨展开联想,对这个分离场景进行描绘,看谁描写得更有感情,语言个性特点更为鲜明。学生在接受仿写任务后,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因为毕业会给每个学生带来心理冲击,分离场景的设想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和学生一起展开互动讨论,对分离场景进行个性设计。经过一番准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教师对学生仿写内容进行专业评价,与学生一起研究对策。

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切准学生的思想脉络,自然会起到应有的触动效果。学生对毕业分离场景有特殊的敏感性,由此展开教学发动,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学生在具体仿写训练实践中获得的语用认知也会更为丰富。

结 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用基础,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语用教学展开升级探究,通过诵读、梳理、鉴赏、仿写等语言学习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训练是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需要对教材、教法展开创新探究,针对学生学力实际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语用学习轨道,进而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各类教学要求。

猜你喜欢

语言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语言是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有我语言
圆我教师梦
语言的将来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有趣的语言